深圳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非金融道具创意之美不可估量
近期,P2P网贷平台的崩溃事件频发,许多平台因无法兑付资金而引起公众关注。截至8月底,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國有4651家问题网贷平台。这其中包括了一家声称自己是“中国首个艺术品抵押融资平台”的公司,该公司目前正面临着巨额债务和创始人失联的问题。理论上,这类金融模式似乎可以为艺术品所有者提供便利的融资途径,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带来相对可观的回报。不过,这种看似合理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存在两个关键前提尚未得到满足:一是,用于抵押融资的艺术品价值需要具备明确性和可信度;二是,当借款人无法归还贷款时,该平台必须能够迅速变现这些抵押物以保证资金链条不被打断。
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这两个前提条件并未得到充分解决。首先,是关于艺术品估值的问题。估值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涉及到主观判断和权威认定。在一个没有建立健全艺术品评估体系且缺乏有效市场竞争机制的地方,如中国,一旦试图通过自由市场形成权威性的评估体系,就必然需要行政力量来支持与补充。此外,由于艺术品自身具有高度多样性,其流动性远低于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因此其购买过程往往缓慢且难以预测。在公开拍卖中,从作品征集到最终成交可能需半年以上,而私下交易则可能更长时间。
因此,在缺乏有效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的情况下,以艺术品作为主要标杆的投资项目容易出现现金短缺的问题,即使如此依旧需要不断吸收资金以保障充足现金储备。一旦发生多位借款人失信或无法偿还本息,这些项目就容易陷入危机之中。而对于那些同时精通金融与艺术市场的人才来说,他们在这两大领域内都属于稀有的专家群体,更不用说掌握高端资源或内部信息了。
综上所述,只有当某个人既懂得如何运作金融市场,又熟悉芸術市場,并且能够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那么他们才能成功地推行这种看似牵强但实际上颇具潜力的商业模式。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风险,因为任何新的尝试都伴随着挑战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