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不是金融游戏寻宝于正规交易平台
近期,P2P网贷平台的崩溃事件频发,许多平台因无法兑付资金而引起公众关注。截至8月底,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國有4651家问题网贷平台。这其中包括了一家声称自己是“中国首个艺术品抵押融资平台”的公司,该公司目前正面临着巨额债务和创始人失联的问题。理论上,这类金融模式似乎可以为艺术品所有者提供便利的融资途径,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带来相对可观的回报。不过,这种看似合理的商业模式实际上需要两个关键条件得到满足:首先,用于抵押融资的艺术品价值必须明确且可信;其次,当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平台能够迅速变现这些资产,以保证资金链条不断。
然而,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这两个前提并未得到充分解决。首先,我们面临着艺术品估值这一难题。估值本身是一种主观表达,它不是完全客观、绝对可靠,而是依赖于权威机构赋予它权威性的制度体系。在我们的国家中,由于缺乏自由市场竞争形成权威性评估体系所需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既能尊重市场机制又能获得必要行政支持的手段。此项工作在实践中显得尤为艰巨,对此我们仍在不断努力推进。
其次,由于艺术品具有独特性和异质性,其流动性远低于股票或其他证券。购买一件艺术作品往往涉及深入了解原作,并通过视觉体验产生兴趣,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而在公开拍卖市场中,从作品征集到拍卖通常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且买家的付款可能会有延迟。在私下的交易,如画廊,则更长久,有时候甚至要数年才能完成销售。在没有有效解决流动性的情况下,以艺术品作为主要标的物进行投资项目,无疑存在重大风险,因为即使小部分借款人出现违约行为,也会导致整个项目陷入资金短缺困境。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art 品金融领域发展趋势,我们持谨慎态度。一方面,金融与艺术这两大领域之间存在天然冲突,即使是那些精通这两大领域的人才也难以找到平衡点。而另一方面,只有极少数拥有高端资源或内部信息的人才能从这两个领域中获益良多。
因此,要想成功运营一个结合了金融和艺 术元素的项目,就需要找到既熟悉财经,又懂得欣赏美术的心智双重人才。但由于这样的人才极其稀少,所以对于art 品金融项目来说,可谓“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