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人艺术网前四幅梵高的花卉绽放你所见之景是什么

  • 艺术资讯
  • 2025年02月18日
  • 1888年,梵高与好友保罗-高更发生激烈冲突,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精神一度陷入癫狂。也就是在次年,他被送进了位于普罗旺斯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所精神疗养院中。这一阶段,梵高创作了148幅油画和百余幅素描,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览所要展出的《鸢尾花》(Irises)与《玫瑰花》(Roses)系列。“鸢尾”与“玫瑰”各有两张,本次展览也是这四件作品的首次共同亮相

在红人艺术网前四幅梵高的花卉绽放你所见之景是什么

1888年,梵高与好友保罗-高更发生激烈冲突,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精神一度陷入癫狂。也就是在次年,他被送进了位于普罗旺斯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所精神疗养院中。这一阶段,梵高创作了148幅油画和百余幅素描,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览所要展出的《鸢尾花》(Irises)与《玫瑰花》(Roses)系列。“鸢尾”与“玫瑰”各有两张,本次展览也是这四件作品的首次共同亮相。颇赋春天气息的两种花束在形式与颜色上各有不同,却都流露出艺术家生命尽头所要传达的冷静与超凡的热情,令人心驰感动。

"梵高:鸢尾与玫瑰”,呈现了梵高在前的几个月里创作的4幅花卉主题油画,除了大都会自己馆藏的《鸢尾花》和《玫瑰》,还展出了来自梵高博物馆的《鸢尾》和华盛顿国家艺廊藏品中的《玫瑰》。这是在梵高逝世之后,这四幅作品第一次并列展出。

这些作品是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时创作的,它们常常被拿来与梵高早期在阿尔勒创作的《向日葵》做对比。当时,梵 高完成这些作品后就把它们留在疗养院晾干。

然而,在这段时间内,不稳定的颜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当使用含水白铅矿(plumbonacrite)的红色颜料时,它会随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接触而分解成白色的晶体。这导致所有包含红色颜料合成色都发生了褪色,使得画面中的红色几乎消失。在幻灯片上展示这些作品“本色的真实用法”,蓝色的鸢尾原本是紫罗兰色,而白色的玫瑰瓣点缀着红色;背景从粉色转变成了蓝调。

新环境、医生的乐观以及病友间合作,让 梛 高看起来更加平缓。他似乎找到了平衡,并且没有再出现之前那样的汹涌运笔。在插满彩色的瓶子里的单独开放的小巧鸢尾和孤寂绽放的大朵玫瑰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古怪而灼人的热情,以及一种夺目而精巧的人物眼神,还有一种让人心醉的情感。这或许正是他孤独张扬生命力的倔强,也许正是他对一切凡尘世界冷笑不屑的一种表现。

尽管后来因疾病恐惧无法完全打开心扉,没有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张力进行表达,但无论是在圣雷米还是经历“割耳事件”的时候,或是在幽闭状态下完成工作,无论是初到圣雷米还是即将搬往奥弗之前,都有一段宝贵但短暂的心灵宁静,这段宁静使他得以完成这些最为真实且充满意义的事迹。

1890年的早春,一场又一次无助的心灵崩溃过去之后,他才迎来了最后几周内的一个短暂安宁。此前三天内,他连续完成了这批精彩绝伦的地球植物图像。他渴望弥补过去浪费掉时间,用证明自身仍然拥有超凡感觉力及创造力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希望,即便是一些“最后之所以生存”的最后努力也能够获得应有的重视。而他的卓越技艺确实足够支撑这样的期待。他针对每一块画布精心设计构图,每一幅中都有一只略微偏离中心位置的小型瓶子和保持均衡标准线条。一系列坚定对比互补手法使得丰富多彩的情境产生深刻影响,从物体到风格,再到活跃于其中的是艺术家之间激烈讨论的话题。通过不同的组织方法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就如同他的两张《鸣叫》的作品一样,一副强烈互补对比效果,一副则营造温柔谐美氛围。

1890年5月11日至13日间,在写信给弟弟期间,他描述自己如何被迷人的鲜艳、紫罗兰般蓝绿相间勾起兴趣并投身于此,最终进入发狂般工作状态,“大捧鲜花,大束烂漫之美”。这一群星将聚焦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框架去欣赏那些标志性的静物画,以此唤起关于其目的、图像传播力量以及油漆褪色的思考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