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谈何多苓偏执之美纯粹之雅在艺术品市场的独特风景中李小山以其独到的见解探讨了何多苓的艺术世界这是
作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和美术馆馆长,李小山深谙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他对何多苓的作品赞不绝口,将其称作是“纯粹”与“优雅”的体现。
展览详情:日期为2018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地点设于保利香港艺术空间(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1期7楼)。该展览将展示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家何多苓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一次视觉上的震撼。
《春风已经苏醒》1981布面油画96×130cm,是中国美术馆藏品之一;《小翟》1987布面油画110x167.5cm,则是福冈美术馆藏品。何多苓与艾轩合作创作的《第三代人》1984布面油画180×190cm,也被收藏在龙美术馆。这些杰出的作品均受中国传统水墨画启发,以形式语言上的单纯感、洗练中见细致、简洁中现复杂而著称。
何多苓自诩为「顽固的手艺者」,对于技艺有特别追求。他认为绘画过程本身就是享受,而技巧达到一定高度后,与内容会自然融合。这正如「文人画」中的境界——通过寥寥几笔,要表现出许多东西。在他的眼中,技术到了最高境界时,便能与内容无缝连接。
本次展览,我们幸运地请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担任学术主持。而对于何多苓骨子里的「顽固」,李小山则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他那份“纯粹”与“优雅”。
纵观何多 苓 的艺术生涯,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一种诗意忧郁气息,如同生而有的禀赋——命运终究是无奈的,爱终究是令人窒息的,美终究是转瞬即逝的。这使得他成为了一名典型现代知识分子,但又超越了常规,将个人经验、个人的关系以及专业属性并重,同时避免沉溺于低级趣味或成为社会热点明星。
随着时间流逝,不论是在早年的作品还是最新创作里,都能感受到这股若隐若现的情感波动,如同劲草般倔强地扎根于历史和现实之间。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天生的艺术家,有着所有应该具备的一切——内心冲突,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反应和从容淡然的心态。
此外,他不仅注重自己的个验,还关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关怀,并且坚守专业属性,即便在公众话题领域也不轻易参与。他总是在自己所选取的话题上保持专业性,不屑于一些智力低下的议题,也不甘做流行趋势中的「知名度」投机者。我曾策划过他的个展,并每次参观他的工作室,都发现他新作中的忧郁气息更加浓厚,这种气息仿佛来自命运不可抗拒的一部分,又像是无法言说的爱恋,更像是一种转瞬即逝但永恒存在的事物——即生命本身。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关于历史的问题。当某些艺人们把自己的牌位安置在历史殿堂时,他们其实是在幻想,用幻觉蒙蔽自己双眼。我希望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虚幻浮躁的话语。在这个时代,对待真理和价值,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让我们的目光穿透表皮,看向真实可贵的人类精神和文化遗产。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起那些浮华世俗,我们应当珍惜那些承载着灵魂深处信念和情感的小确幸——比如我们今日聚集围绕、何多 苓 伟大事业所显露出的尊敬之情及激动之乐,那才是我最希望留给未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