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中的铜色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陶艺家手中的笔触而红釉则是这幅画面的玫瑰花散发出迷人的

  • 艺术资讯
  • 2025年02月23日
  • 在中国古代瓷器的世界里,铜色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它的光芒被赋予了生命。红釉则是这幅画面的玫瑰花,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而它的秘密与氧化亚铜紧密相连。 当陶艺家使用含有碳多的火焰,即还原焰,对含有氧化铜(CuO)的釉进行烧制时,釉中的氧之一部分或全部会与火焰中的碳结合,这样就产生了氧分比例少的氧化亚铜,或不含氧的纯铜。这种“氧化亚铜”由88.8%的铜和11.2%的氧构成

中国古代瓷器中的铜色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陶艺家手中的笔触而红釉则是这幅画面的玫瑰花散发出迷人的

在中国古代瓷器的世界里,铜色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它的光芒被赋予了生命。红釉则是这幅画面的玫瑰花,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而它的秘密与氧化亚铜紧密相连。

当陶艺家使用含有碳多的火焰,即还原焰,对含有氧化铜(CuO)的釉进行烧制时,釉中的氧之一部分或全部会与火焰中的碳结合,这样就产生了氧分比例少的氧化亚铜,或不含氧的纯铜。这种“氧化亚铜”由88.8%的铜和11.2%的氧构成,呈现出一种美丽而独特的地红色。而如果研磨得更细,则呈现橙色,只有溶于釉中时才会显现出那鲜艳的地红色,如埃及第18王朝(前1540~1350)时代深红色的玻璃所示。

然而,在我国乃至日本紅釉中,却几乎看不到这种明显的情况,而是包含着纯粹且悬浮状态下的金属微粒。这是一种极其精细的小颗粒,其直径大约为千分之九毫米左右,与胶体相似,其颜色与普通金属状态不同。例如金原先是金,但在胶体状态下,因其粒子大小而变成赤或紫色的光泽。

为了使釉呈现出那种神奇的地红色,所需用的仅仅是极少量的铜,最好的颜色通常是在含有0.3~0.5% 银丝时出现。如果过量使用,就会导致釉变得混浊,如同火漆一般。而10%左右添加的话,更可能变成黑色的深邃调性,有时候甚至形成著名如青瓷上的褐斑,这种区别可以通过寻找那些交界处小巧地形成的一圈未还原少量白银来识别出来。

用铜烧制出的紅釉还有钧窑系统中的紫罗兰、明代霁红以及清代郎窑紅等类型。此外,用仍然带有还原性的火焰在釉下绘制图案并再次熔融,是被称作“内附彩”的技法。

关于这些技术背后的化学奥秘,一位著名陶瓷科学研究者J.W.米勒曾经进行了深入探究。他发现,当牛血般透亮且具有强烈玻璃光泽的地红 采取显微镜观察后,可以分为五层:无色的第一层、绿色的第二层、厚重的地红第三层、一片薄弱地青蓝第四层,以及最后一道无色的第五层。这些不同的颜色和结构都源自于火焰最初强烈还原作用,然后逐渐转向温和一些以促进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完成整个过程。

总结来说,这些天然艺术品不仅仅依靠强烈还原作用,它们需要一个完美平衡过程,其中包括温度控制和空气流量,以确保最终产品能够展现出既丰富又持久的情感表达。在这个复杂而精妙的大师级工艺中,每一步都要求高度专业知识和对材料本质理解,同时也充满了惊喜,因为即便我们已经知道每个步骤是什么样子,但实际操作时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又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