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博会路在何方哪些是艺术哪些是商业艺术界人士与投资者共同探讨

  • 艺术资讯
  • 2025年02月25日
  • 中国艺博会之路在何方?探索艺术与商业的界限,艺术家、收藏家与投资者共同迈向未来。从市集的起步到国际化的挑战,中国艺博会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 张中伟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3年,是艺术博览会在体制内发展的十年;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2年,由董梦阳和王一涵等人创立北京画廊国际博览会,开启了新的篇章;第三阶段是2013年以来的发展

中国的艺博会路在何方哪些是艺术哪些是商业艺术界人士与投资者共同探讨

中国艺博会之路在何方?探索艺术与商业的界限,艺术家、收藏家与投资者共同迈向未来。从市集的起步到国际化的挑战,中国艺博会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

张中伟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3年,是艺术博览会在体制内发展的十年;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2年,由董梦阳和王一涵等人创立北京画廊国际博览会,开启了新的篇章;第三阶段是2013年以来的发展,其中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落地香港和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标志着市场火爆,但后来遇冷,高昂的参展费用让画廊不堪重负。

陶宇认为中国艺博会从低端大集到高端展示,这是一个整体趋势。现在艺博会更像现代艺术展,有国内外知名画廊带着代理艺术家的最新作品集中展示。这也是国际惯例,即画廊参展和准入制度。中国艺博会强调装饰性,追求形式美,不同于西方以观念表达为目标的当代艺术形式。

然而,在这种看似热闹的情况下,有担忧的地方。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基础的情况下,徐子林认为国内艺市场发展困难。他分析说,当代市场份额少得可怜,大部分集中在拍卖市场,“炒”字加前缀一样,用猛火快炒快进快出,这样的现状谁愿意在一级市场买一个要多少年才能升值的艺术品?

专家西沐表示,一级市场突围发育问题正是艺博会要解决的问题。打通上下游精准服务对于提升信心至关重要。而白洪则提出了精细化管理,让每个艺博有鲜明特点,而不是简单模仿其他。

王丽则建议每个地方找到符合自己特性的特色,因为文化积淀不同,对新事物接受度也不同。她举例深圳作为开放城市,其客户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因此需要提供更多样化、结合设计元素的作品。

总之,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就必须有清晰的地位定位,加强互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做好买家客户服务工作。此外普及教育也是未来可能的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艺术,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