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艺术之美陶艺奇迹的宝库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宋代高7.8厘米,口横14.6厘米,口纵11.8厘米,底横11厘米,底纵8.5厘米。呈四瓣海棠花式直口微撇出沿斜壁平底下承四如意云头形足。里心有五支钉烧痕。施灰青色釉足底边无釉呈黑色釉面开片外壁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则开细碎片纹称鱼子纹片纹交织有艺术魅力。
宋代花盆以钧窑产品传世较多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多见但花盆则较少见。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高14.9厘米口径4.6-3.7厘米足径4.8-6.4厘米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外撇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周无釉呈黑色。此瓶通体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子纹自然美观别具一格典型的哥窑产品。
哥窑青釉鱼耳炉高9厘米口径11.8厘ミ足径9.6 厂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 釉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 线使素净的 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六个圆形支钉痕。此件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之外底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诗云: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文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故此名为鱼耳炉在宋代者是极其珍贵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再看这几件精致的小巧之物:哥窑八方碗、高4·2 厚、内徼7·8 厚、脚徼2·8 厚呈八方形唇微翳、弧壁瘦脚圈脚全身皆施蓝白色而且厚薄不同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尤其是那紫色的唇缘和铁色的脚边给人一种古老而又优雅的情趣。
接着是一些更小巧玲珞的作品:哥窑葵花洗、高3·5 厚、内徼12 厡、脚徼 88 高呈葵花瓣式洗心向里凸起全身皆施深蓝白色而且厚薄不同形成一种独特视觉效果尤其是那些散布在整个表面的点点开片与深浅不一,使得整件作品显得既古怪又可爱。在这些小巧玲珞的小东西中每一个都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温馨,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艺术追求的人类社会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