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我的梦想是创建100个艺术品展览馆推动艺术市场繁荣
走进樊建川的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他的字画,“性命可以丢,情义二字不能忘”、“穷骨头”、“死而后生”……这里和外面的博物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只有一墙之隔。樊建川半辈子都在外人看来“奇怪”的梦想里走着正步,他说这辈子发誓要建100座博物馆,死后全部捐给国家。他历经多重身份的转换,全年无休,永不稍息。
他是一个梦想家、冒险家、实干家,是中国文博界的一个传奇人物。自筹资金建立建川博物馆群落,把个人爱好和民族责任合为一体,他把对历史的追思和当今的文化建设熔于一炉。他迄今收藏的文物达八百万件,数量列全国私人收藏之首。
作为民间博物馆策划、建设和运营的领军者,樊建川的想法是建100座馆,“到时候肯定是全世界第一,更是行业第一。我已经61岁了,我现在很紧张,今年我们同时有9座馆在建,其中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博物馆是‘改革开放博物館’。”他计划70岁前完成这一目标,即使未能实现,也将继续致力于此。
他的生活简单,他不吃海参、鲍鱼、鱼翅、燕窝……“不是我节约,是我吃不来。”可以吃点猪肉牛肉,但平时就是简单的面食!穿,上台面万把块钱的西装还是有好几套,但平时就是简单的一件T恤。他工作,就是做博物館,全年无休。在除夕夜,他甚至跟保安一起站岗。
除了管好文物,运营好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去找钱养馆。“我这个‘館主’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叫‘館主’”,他谈天府文化:“一个地方要靠人文支撑,比如说到天津,就会想到冯骥才,说到宁夏就是张贤亮,说到陕西就想到贾平凹,说到云南就会想到杨丽萍。”
樊建川坚持写日记,每天早晚冲冷水澡,这些习惯坚持了45年,对强健体魄和意志有好处。他要求他的员工每天坚持写“工作日志”,跟了25年就写25年。他的公司1993年成立,有些员工跟了他25年,当时帮他创业的人,现在还有5个人在这里工作……
至于粗茶淡饭,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持着一种安逸斯文与刚烈坚韧。这正如庄子书中的尹文子,又像墨子的精神延续下去,而见之于某人,如樊建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