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我的梦想是创建100个艺术品展览馆探讨艺术品市场前景
走进樊建川的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他的字画,“性命可以丢,情义二字不能忘”、“穷骨头”、“死而后生”……这里和外面的博物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只有一墙之隔,“舵爷”只需稍微探出身子就能看到广场半截照壁面前的17岁塑像。
樊建川半辈子都在外人看来“奇怪”的梦想里走着正步,他说这辈子发誓要建100座博物馆,死后全部捐给国家。他历经多重身份的转换,全年无休,永不稍息。作为民间博物馆策划、建设和运营的领军者,他的想法是建100座馆,“到时候肯定是全世界第一,更是行业第一。我已经61岁了,我现在很紧张,今年我们同时有9座馆在建,其中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博物馆是‘改革开放博物館’。”他自筹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群落,把个人爱好和民族责任合为一体,他把对历史的追思和当今文化建设熔于一炉。
他迄今收藏了八百万件文物,是全国私人收藏数量最多的人。看他办博物馆立志救世,“为人太多,自为太少”,很像庄子的尹文子。至于粗茶淡饭、布服素衣,“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又如墨子的精神延续下去。而见之于某人的如樊建川者。这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樊建川说话中气十足,说起目前的各类展览更是在声音洪亮中流露出来:“这个展示拍卖了500亩地,这个聚落内差不多有30个场所,每年我花费20亿买东西。”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简单生活方式,不吃海参、鲍鱼、鱼翅、燕窝,只能吃点猪肉牛肉,对面食爱不释手。“不是我节约,是我吃不来。”工作就是做博物 馆,全年无休。在除夕夜,他甚至跟保安一起站岗,没有什么奢侈享受,只为了确保每一件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
他的目标明确:完成100座艺术品展览馆,以便将其捐献给国家。他相信,即使自己活不到那天,也希望未来有人能够继续他的事业,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不过,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以及那些支持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