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官网首页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的国际化之路
中央美术学院官网首页:西泠印社国际化之路 —— 涵盖东浙印学文化的国际交流活动
在这波涛般的夏日里,位于杭州市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6月份,一批驻华外国媒体代表团光临西泠;7月份,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一群留学生也来到了这里,体验了传统篆刻艺术。在这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氛围的地方,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金石艺术的魅力,也见证了西泠印社如何将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精彩活动向世界展示。
沙孟海曾经担任过西泠印社社长,他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要把西泠打造成国际级别的印学研究中心,以引领全球印风。2012年6月29日,当时任第七任社长饶宗颐为社会题下“播芳”四字,这一精神如同花朵散发出的芬芳,为世界各地共享中国篆刻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早在1904年成立初期,西泠就已经展现出对国际化交流的重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文化交往史的人们参与其中。这一传统自2008年起被加强,每次举办“百年西泠·中国印”系列巡展后,都会走进更多新的城市,如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并在汉字文化圈以外地区开启新篇章。
除了通过展览展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使得 西泲还积极拓宽研究范畴至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并启动“世界图纹与印记”项目,将研究对象从传统模式扩展到其他地域及文化背景中的图形设计。此外,在G20峰会期间,还主办了一场关于图形设计研讨会,以及115周年庆典上推出了主题研讨会,不断推动国际化过程。
同时,在重要节庆或赛事中,如上海世博会和即将到来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西泲也积极参与并创新以适应不同国人的理解方式。当这些作品呈现在海外面前,它们立即触动了观者的心弦。通过这些活动和创作平台,对于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人民之间更深层次沟通,有着不可估量价值。
截至2023年5月底,全院共有516位成员,其中包括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员。未来,该院计划搭建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地标性创作平台,让顶尖艺人前往沿线国家进行现场创作,让更多民众亲身体验中国古代金石艺术魅力。
涛声听东浙,是关于一种跨越千年的信仰——无论是何种形式,只要它能激励人们去探索,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它都会成为连接我们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这种声音,就像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放大,最终汇聚成今天这样的一座既有古韵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