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佳话绘千秋 一部长卷谱新篇章自然美术艺考培训机构排行

  • 艺术资讯
  • 2025年04月24日
  •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苏州林屋山甪头司巡检(相当于镇长)暴方子(名式昭),因敢于替百姓说话,又不愿走上层路线,尽管为政勤廉,政绩卓著,却被撤去巡检这个从九品的职务。大雪天,搬家无钱,做饭无米。百姓们听闻,自发送米、送柴、送盘缠。一时间,肩挑手提,车拉船载,络绎不绝。一月之内,送米、送物者达八十余村,七八千户。收米一百多石,更有烧柴、蔬果、鸡鸭鱼等不可计数。

一段佳话绘千秋 一部长卷谱新篇章自然美术艺考培训机构排行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苏州林屋山甪头司巡检(相当于镇长)暴方子(名式昭),因敢于替百姓说话,又不愿走上层路线,尽管为政勤廉,政绩卓著,却被撤去巡检这个从九品的职务。大雪天,搬家无钱,做饭无米。百姓们听闻,自发送米、送柴、送盘缠。一时间,肩挑手提,车拉船载,络绎不绝。一月之内,送米、送物者达八十余村,七八千户。收米一百多石,更有烧柴、蔬果、鸡鸭鱼等不可计数。

暴方子和林屋山民送米一事惊动了一位自号林屋山人的诗人、画家。他叫秦敏树,他在浙江官署以林屋山民送米为素材画长卷一幅,并配古风一首二十句。接着又广泛征集同好应和之作。并向暴方子索得收米账单《柴米簿》,把山民之村落、姓名及送米数量录在卷中。

最早响应秦敏树的是俞樾。他以小篆题端《林屋山民送米图》,并附记曰:“暴方子,是个廉吏也。罢官后洞庭西山之民知其乏食穷乡僻壤里夫村妇负木提柴馈遗不绝西山诗人秦散之为作长卷纪之余为题端。”他还题长诗一首,那诗中描述了山民 送 米 的动人场面。

俞樾“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具有非同寻常的感召力,所以还有汉军旗人郑文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道光庚戌进士满人祥龄秦散之一外孙沈敬学等名家的作品紧随其后。

其中吴昌硕与吴大澂的题诗还见证了暴方子的非同寻常经历。在军中结识两位日后成为书法界顶尖级人物的吴姓书家,一位是自己携带的《林屋山民送 米 图 卷 子》中的作者另一位是奏请朝廷恩准“带勇北上”与日军作战的湘军统帅吴大澂。

最终,在北平河南请人题写完成。此时已有文化名人的名字出现在这本书上,如胡适撰书序言并两次题写书名;徐悲鸿补画《雪篷载 米 图》并题写了书名;朱自清先生以新诗著称,其题诗深刻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情感核心。而且,这些文化巨匠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这段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尊重,使得这部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着强烈的情感吸引力。这就是那份传递着爱心和正义精神的一段佳话,它将会流传下去,为我们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来思考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