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国际化进程简述从东浙印学到西泠的传声机

  • 艺术资讯
  • 2025年04月24日
  • 西泠印社的国际化之路:从东浙印学到世界传声机 在这段炎热的夏天,位于杭州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6月,13家驻华境外主流媒体代表走进了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殿堂;7月,一批来自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团体来到了这里,他们不仅参观了孤山社址,还亲手体验了传统印刷技术。在感受历史沉淀下来的同时,也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心脏。 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西泠印社国际化进程简述从东浙印学到西泠的传声机

西泠印社的国际化之路:从东浙印学到世界传声机

在这段炎热的夏天,位于杭州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6月,13家驻华境外主流媒体代表走进了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殿堂;7月,一批来自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团体来到了这里,他们不仅参观了孤山社址,还亲手体验了传统印刷技术。在感受历史沉淀下来的同时,也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心脏。

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西泠印社通过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一系列精彩活动,不断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了杭州、浙江乃至中国丰富而多彩的历史文化。沙孟海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一个像西泠那样,有强大的覆盖全国全世界的学术力量。”他提出要把西泠印社打造成国际印学研究中心,让它真正发挥引领风尚的作用。

2012年6月29日,饶宗颐为印社题下“播芳”四个大字,这正是他希望将西泠印社精神像花儿一样散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共享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建社初期,就有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参与活动,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国界的情谊。

自2008年起,西泠印社以深化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不断走出去举办“百年西泠·中国印”系列巡展。这一系列活动先后来到了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等城市,在汉字文化圈之外国家刮起了一阵阵金石之风。

除了展览形式,“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也让West Link踏出了非常大胆的一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图形铭刻和非汉字系统铭刻,从而形成“大铭学”的新格局。在G20峰会期间,一场关于图形铭刻与非汉字系统铭刻研讨会吸引了全球专家参加,更是在115周年庆典上推出了“世界图纹与铭记”主题研讨会拓宽国际化范畴。

此外,在重大节日或赛事中,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时,与其他国家进行创新性的图形铭刻互动,或是在即将到来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为迎接这一盛事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并创作特许商品《荣耀中国·亚运玺》,通过这些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国古代艺术魅力。此外,无论是现有的516位成员还是遍布全球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士,都证明了West Link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之一。未来,它还计划搭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大型金石拓片篆刻项目,以促进更广泛的人类理解和交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