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艺术网一段佳话传千秋一部长卷谱新章在自然的怀抱中绘就
红人艺术网:林屋山民送米佳话,新章在自然中绘就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苏州林屋山甪头司巡检暴方子,因敢于替百姓说话,政绩卓著,却被撤去巡检职务。大雪天,搬家无钱,做饭无米。百姓们听闻,一时间肩挑手提、车拉船载,不绝于耳。一月之内,送米者达八十余村、七八千户。
这段佳话惊动了诗人、画家秦敏树,他以林屋山民送米为素材画长卷一幅,并配古风一首二十句。接着征集同好应和之作,并索得收米账单《柴米簿》,把山民之村落、姓名及送米数量录在卷中。
最早响应秦敏树的是俞樾。他题端《林屋山民送米图》,并附记曰:“暴方子,廉吏也。罢官后,洞庭西山之民知其乏食……”他还题长诗一首,以描述了山民送米的场面。
之后,有汉军旗人郑文焯、满人祥龄,以及名家沈敬学等名流紧随其后参与创作。此外还有多位文化名人的作品,如吴昌硕与吴大澂的题诗,更是见证了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
其中,《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十分精美,其中有三幅图画分别为秦敏树《林屋山民送 米图》、郑文焯《雪篷载 米图》和徐悲鸿补画的《雪篷载 米图》。徐悲鸿此作尤为精妙,用笔恰到好处,将“雪”的效果表现得充分,让人不寒而栗。
书法方面,此卷中的许多作者都是清朝与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如俞樾和吴昌硕等,他们的字体深邃、高古,为研究他们书法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还有朱自清先生以新诗著称,其题诗轻松却点明整幅长卷主题——历史由这些傻心眼的人推动。
至今,在苏州建立了纪念馆,同时河南省濮阳市、滑县也有纪念馆,是当地廉政教育基地。而近期,还组织了纪念活动收到了当代书法家的作品,这些都证明了一段佳话传承不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