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的国际化之路涵盖东浙印学传统与西泠艺术品欣赏
西泠印社的国际化之路:从东浙印学传统到世界艺术品欣赏
在这段炎热的夏天,位于杭州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多批次的国际友人参观、体验,感受印学文化的魅力。6月,13家驻华境外主流媒体代表走进西泠印社;7月,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团参访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并进行传拓体验,在感受百年金石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
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西泠印社通过深厚的专业素养、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了杭州、浙江乃至中国丰富历史文化。沙孟海社长曾说:“所有的印社中,没有一个像西泠那样有强大的覆盖全国全世界学术力量。他更是提出要把西泠打造成国际研究中心。”
早在建社之初,西泠就在国际化方面迈出了珍贵的一步。1904年筹备成立时,就有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长尾甲应吴昌硕之邀参与活动。此后交流不断,以日本、韩国等有篆刻传统东亚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为主要交流对象。
自2008年起,西泲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开始举办“百年·中国”系列巡展,在汉字文化圈外国家刮起一阵阵风。如2018年的布达佩斯特展开幕,是第一个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欧洲国家,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有着密切友好往来。
除了以展览形式走出去,“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的人们还踏出了非常大胆的一步,将研究对象从传统模式扩展到对图形与非汉字系统项目,不断建构自身学科体系,更不断拓展已有的“中国”的新格局。
这些会议吸引了美国、日本专家学者搭建了海内外金石拓片篆刻研讨平台。在各种重大节会上频频亮相,如2010上海世博会创新图形概念,让不理解含义各国感知魅力。当呈现前他们立即被打动。2019启动主题活动于今年启动征集评选出品《荣耀·亚运玺》等产品,为亚运会特许商品,并通过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华美德。
516位成员里就能了解一二,无论分布范围还是影响力,这些事实证明了它已成为具有意义的人类社会组织。这将搭建与沿线国家创作平台组织顶尖篆刻家去当地民众更能感受到金石趣味。涛声听东浙,一话讲述全球艺术品欣赏故事。在这一辈看来,“天地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