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 捍卫文化2022年非遗讲座月如约而至

传承非遗 捍卫文化2022年非遗讲座月如约而至

对中国人而言,非遗是什么?是江船上的渔歌、山林里的小调;是端午的艾粽飘香、中秋的明月团圆;是羹饭里妈妈的味道,是传说中古老的情思;是指尖翻转间的匠心独运,是琴弦拨动后的余音绕梁;是二十四节气的应时而作,是刀刻笔书的篆隶楷行草;是自谦而敬人的中华礼仪,是俯仰天地的人生气魄……是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方式。

非遗文化是我国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也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到了现在以后,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已经不断的消失,这就导致了我国很多传统技艺大面积消失,有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技艺更遭到遗弃或者是流失海外,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极为不利的,也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这当然首先归功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浩瀚绵延,其次也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大量的努力让传统的非遗步入现代视野,如今汉服热、国风潮令当代年轻人阵阵“上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里的中华元素令世界频频惊艳,便是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最好例证。

每年6月都会与您准时相见的“非遗讲座月”再度如约而至。本年度我们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将目光聚焦一线非遗研究和保护工作,邀请北京、辽宁、云南、的四位非遗工作者担任主讲人,他们将讲述发生在北京近郊、辽宁黑土地、彩云之南和青藏高原上的非遗故事,介绍非遗与其根植之地的文化共生关系,用来自四面八方的鲜活实例展示如何弘扬和“盘活”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探讨非遗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新思路。

非遗是祖辈在世代相传中积攒的文化珍宝,是无声无息、为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生活方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扎根于传统和地方的非遗,将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插上双翼穿越高原山川,如缕缕清风,携远方的草木香和人间烟火气,一并吹入公众的视野,经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添彩。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活动主题:

一: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先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嘉宾及介绍:杨丽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黑土地上的辽宁非遗

嘉宾及介绍:宋晓冬,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三:洋洋大观生生永续——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光彩

嘉宾及介绍:尹家玉,女,白族,现任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总支,主任。

四:非遗现状解析

嘉宾及介绍:昔布次旦,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昔查保护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