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化探索美术教育新境界

  • 艺术教育
  • 2024年12月30日
  •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欣赏他精心装裱的字画,他总是会先向他们讲述装裱的历史和工艺。对于他而言,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有着悠久传承的艺术。在李振明看来,每一位把字画带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怀有深厚的情感,“要是没有一定的意义,人家也不会郑重其事地让你去裱。”因此,无论是名家字画还是业余人的作品,只要被委托给他,他都会细心地为顾客解释自己的装裱方案

将装裱艺术化探索美术教育新境界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欣赏他精心装裱的字画,他总是会先向他们讲述装裱的历史和工艺。对于他而言,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有着悠久传承的艺术。在李振明看来,每一位把字画带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怀有深厚的情感,“要是没有一定的意义,人家也不会郑重其事地让你去裱。”因此,无论是名家字画还是业余人的作品,只要被委托给他,他都会细心地为顾客解释自己的装裱方案,并展示如何通过不同的装裱方式提升作品效果。

尽管现代机器化的装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李振明坚持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他认为,手工制作需要7天时间虽然耗时较长,但能为一幅字画增添独特的情感和价值。曾有一位顾客找回了10年前由李振明帮她打包的一张旧图案,让她想起了许多往昔的事情,这份温馨触动了她的记忆。而这就是手工制作的一个优点,可以保存更久,使人们回味过去,而机器制品则无法改变。

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李振明已经沉浸于这门手艺21年,他从山东回到石家庄后,一直致力于推广这种古老但珍贵的手工技艺。随着对书法艺术越发深入理解和研究,李振明学会了与作者交流,以更好地展现出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这一点区分了一些简单机械式操作者与真正懂得艺术之美的人们之间。

有一次,一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梁岩委托李振明重新修复了一幅破损严重的钟馗画像。这项工作耗时四天,让梁岩非常满意,从此以后,每当梁先生新作准备出售或挂放,就将其交付给李振明进行专业处理。此类经历使得Lee更加熟悉名家的风格,也增加了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一些疑似真迹但实际上只是印刷品的地摊货,Lee提醒客户不要过度投资,因为这样的物品只能引起轻蔑或嘲笑。不过,即便如此,有些客户依然愿意倾听他的建议,并且因为这些交谈而结下深厚友谊。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是对书画重新整理过程如同医生治疗疾病一样重要性的比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维护原有的文字内容,还需恢复失去部分地区甚至整个区域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20年的积累经验,对于10年以内的小型书籍纸张损坏情况下补救已成为日常任务,只需1.5小时即可完成。

最难忘的是2005年的项目,那时Lee为省社科院夏教授的一批拓片进行了整理。“那47张拓片中有一多半已经出现严重损毁,最严重的是拓片碎成二十几块。”为了恢复这些破损材料并将它们转换成完整图像形态,大约花费8个月时间晚上工作并且加班到凌晨4点才完成。这份努力终于成功,将那些碎裂又落叶般易碎的事物拼接成了一个长36米卷轴展开后令人无比激动。当夏教授看到这一切后的反应——"您真是把中国文化保存下来!"—就像是世间所有赞扬中的最高奖励,为Li提供了一种无价之宝,比任何其他形式都珍贵。

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辛奋斗,现在Li终于能够算得上在文物保护领域拥有某种专长。但即便面临困境,没有放弃也是因他的坚持,以及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使得自己在这个行业保持领先位置。一旦找到真正热爱这一行的人,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们选择做这件事,而不是只为了金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