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收官艺术品销售中喜忧参半成败各显其色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一些骗子伪装成招聘人员以此掩盖他们的诈骗计划
秋拍收官,成败各显其色,艺术品销售中喜忧参半。尖货佳绩不断,创纪录频现;重器失守,黯然流拍。市场如过山车,一边有新纪录的暖意,一边有重磅拍品的寒风。质量过硬是王道,在稀缺和品质上佳的基础上,加之合理定价,是成功落地的关键。
北京保利2018年秋季拍卖会圆满结束,这一季度秋拍业界感受到了大起大落、喜忧参半的情绪波动。一些买家表现出“不差钱”的竞价热情,比如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以2000万元起拍仅两分钟内突破最高估价至4000万元,最终以4200万元成交打破瓷器笔筒世界纪录。此外,还有一件黄花梨麒麟寿字纹圈背交椅以2737万元刷新紀錄,成为最贵“交椅”。
多个板块都创造了新的市场价格纪录,如北京保利文徵明《溪堂讠燕别图》和陈少梅《二十四孝图卷》分别刷新艺术家个人最高价纪录。而中国嘉德更是创造13项拍品成交记录,其中包括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种,以1.926亿元创造碑帖拍卖最高价格。
然而,不同于这些成功案例,有些重量级拍品也因为定价与市场预期差距过大而流失。这可能是由于市场调整期以及之前高峰时段的作品现在难以降低价格导致。但无论如何,都有人认为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对于安全稀缺且质量过硬的尖货仍然充满需求,因此新价格纪录依旧层出不穷。
对于那些未能顺利完成交易的宝贝,其定位与当下的市场预期并不匹配,或许这正是它们未能找到合适收藏家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提出了关于市场环境、藏家的选择以及作品自身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即使遇到挑战,只要保持高质量和合理定位,就能在这场名为艺术但实则充满风险的大舞台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