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柠檬能量共艺联盟的自然时刻电子艺术品交易平台中的生态篇章

  • 艺术热点
  • 2024年11月28日
  • 当我们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将目光重新聚焦于“自然”,我们究竟以怎样的角度和姿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审视这个生态危机困扰着我们的时代?这样的命题虽然有些宏大,却是在观看2023年2月25日在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时,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这次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以下简称“自然时刻-太原站”)”是艺术共创联盟[nature

酸柠檬能量共艺联盟的自然时刻电子艺术品交易平台中的生态篇章

当我们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将目光重新聚焦于“自然”,我们究竟以怎样的角度和姿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审视这个生态危机困扰着我们的时代?这样的命题虽然有些宏大,却是在观看2023年2月25日在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时,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这次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以下简称“自然时刻-太原站”)”是艺术共创联盟[nature moment自然时刻]的一次主题创作展。它由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呈现,包括史健、城市插画师李丹、空间叙事者nimo、创意策划师马唏、摄影师一乙、声音艺术家徐斯韡、装置设计师Sting和数字艺术设计师高宇等人。在现场,有30余件艺术作品通过视觉表现形式,对“自然”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72》作为整个展览叙事语境的基调,是一个象征意味强烈的装置作品,由抗原试剂棉签制作而成,每72支棉签构成一朵“花”,同时也隐喻着病激反应适应维度,也是过去三年的生活场景中,全人类群体经验的一个象征性锚点。这件作品最令人惊艳之处,在于用诗性的手法重新书写了抗疫经历文本,是生命转变消亡与看似平静坚韧的一条从属于“自然”的繁衍与消逝动线,每个观者都能在其中找见自己的篇章。

进入第二空间,我们被沉重有如机械律动的声音包围,在枯黄落叶中体验从视网膜蔓延至全身感官。环形装置仿佛露营地观景台,但其仪式感却显露清晰,迫使观者摒弃旁余想象,聚焦于当下遍地枯槁的情绪内观。

《树说》是一件情境体验装置,以某种方式延伸了《森林-系列4》的创作意境,但以情感归逝出口承载呼吸留白闲适遐想。与之对应的是史健油画《森林-系列4》,延伸了《树说》的创作意境,但更像是一个情感归逝出口承载呼吸留白闲适遐想。

声画创作《听ting停》将绘画意境扩散到听觉触感中,与四楼空间第一部分阐述中的技术化后工业角度对待自然景观形成关联。在此基础上,《竹林七贤03:00:31》结合计算机编程解析数据处理机制对于生态认知审美补充,为科技化社会蓝图构想提供一种矛盾但暧昧的反思。

相比之下,《树shu术》则尝试用工艺行为重构技术文明关系,即便最初基于材质探索。36500根木条经过精密计算切割拼接,上色后,以史健画作为原型创造出时间关系美学,而关于技术文明演变叙述不言而喻。

最后两个部分展示若干绘画及装置作品,如史健动物系列和李丹作品《神经元》,形成有趣叙事:灰褐色背景中野兽圈困悲愤挣扎;以及由红砖块堆积成拱形结构,如广厦倾颓断壁残垣捆缚建筑或城市记忆。此刻,“砖”、“树”一样指向人类历史所构筑生态文明形态,并提示人造景观对于人类回望意义。而伊丽萨维塔·科诺瓦洛娃(Elizaveta Konovalova)的《旧城》则用徒手收集25,000块残砖片回溯汉堡市二战毁灭记忆,这让我忍不住联想到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尴尬事件——俄乌战争,以及红砖筑起的人类历史痕迹如何在时间长河里逐渐被冲刷?

总结来说,这次展览通过多种媒介形式,让我们深入思考自我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科技进步如何发展,我们始终需要不断回顾并重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