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的自然时刻共艺联盟的酸柠檬能量
当我们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将目光重新聚焦于“自然”,我们究竟以怎样的角度和姿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审视这个生态危机深刻的时代?这是我在观看2023年2月25日于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开幕的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时,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以下简称“自然时刻-太原站”)”是艺术共创联盟[nature moment自然时刻]的一次主题创作展。该展览由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史健、城市插画师李丹、空间叙事者nimo、创意策划师马唏、摄影师一乙、声音艺术家徐斯韡、装置设计师Sting和数字艺术设计师高宇等人共同呈现。现场30余件作品,以视觉、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手工艺结合的手法,对“自然”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与定义。
位于美术馆二层挑空圆形空间内的一件装置作品《72》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由抗原试剂棉签构成的装置,每72支棉签组成一朵花,同时也隐喻着病毒检测过程中的时间流逝。在这里,“抗疫”的经验文本被诗意地重新书写,是这件作品最令人震撼之处。
随后,我走进了自灯塔空间相连的小道,进入了第二个展示空间。在沉重而机械般的声音中,我体验到了从视网膜蔓延至全身的情感。我看到环型观景台,它既像露营地,又显得格外正式,在静谧而方正的美术馆中显得格外突出。这里是一片枯黄落叶之下的情境,而我作为观者,被迫放下所有想法,专注于当下的沉思,或是内心的情绪波动。
接下来,我来到了四楼的一个半截层面上,这里有若干幅绘画,以及装置作品《岭ling灵》和《卵luan乱》,它们都是关于“自然时刻”的回顾,也是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持续梳理和探讨生命与社会关系的理念及初心。但这些文本似乎更像是对片段式阐述后的补充,让我的注意力被拉回到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探讨上来。在最后两部分里,不论是史健或一乙,他们各自提供了自己的观点及判断——一种主观情感,一种客观分析。
最终,我站在历史建筑残垣断壁前,看着透明3D打印砖块构建出的新的历史,但同时也被提示到,无论人类如何迭代技术与历史,其生态文明形态依旧在不断翻新流转。此处让我想起俄罗斯艺术家伊丽萨维塔·科诺瓦洛娃(Elizaveta Konovalova)的《旧城》,她用自己收集而来的25,000块砖块残片回溯了德国汉堡市在二战硝烟中被摧毁记忆。而此番考察,我们是否能从战争带来的破坏中汲取教训,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找到更多平衡?
这样的反思,如同整场展览一样,是一个关于认识自身位置,并寻求与大环境协调的人类行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