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咱们工人有力量张文来当代工业题材水墨作品展
展览名称:咱们工人有力量——张文来当代工业题材水墨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8月23日至2018年9月20日
展览地点:常熟美术馆1-4号展厅
主办单位:常熟美术馆
任何一位有理想的中国画家,都必须既置身于历史的参照系中,从艺术本体论上衡量自身的价值所在,又需要投身于当代的试金石中,透过社会学效应来检验自己的现实意义,从技法到题材再到精神的传达,无不是在这两者之间相互观照。
张文来先生的水墨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审美理想为基础,努力构建具有时代文化意义的人物画阅读体系。当面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如何进入当代这一话题时,张文来既不愿意因循旧路,他认为笔墨的当代性本身是一个依附于时间纬度的动态概念,古与今的二分法是对“传统”的曲解。与此同时,他又不盲目流连新路,总是以“试验者”的身份站在中国画的本位价值中去延续笔墨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张文来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强调——“现实主义”是一种理念、一种艺术观、一种人文精神。而他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意识,这也使他的作品成为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且可以细心品读的文化课题。将绘画努力介入现实,既是张文来作为一位画家对绘画功能的强调,对审美内涵的拓展,也是当代中国画家值得深思和实践的艺术命题,更可能是中国画在新的全球语境中不断前行的有效策略之一。
当代工业题材水墨画是张文来“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笔墨与题材的个性化组织,张文来为我们展现了突破性的媒介、人物与空间关系。这些作品既不能以传统的中国文人画品鉴去规范,也不能用西方写实主义的逻辑去评述。张文来的价值正在于他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融入到开放的观念意识与水墨实验中,由此成功建立起了当代中国画转型发展的有效范式。
2018年7月29日上午9点,我带着学生在车间安全员杜师傅的陪同下,来到了炼钢二车间的电炉炼钢生产一线。我们在杜师傅的关照下,找好了安全的角落,架上了画板铺好了作画工具。此时只见头顶前的上方高架行吊上移过来一个像UFO似的大铁炉装置。只听到一阵阵机械的工作声,电炉顶盖大开,火红的炉膛上方倾泻下一炉碎钢。顷时,火灭而烟雾升腾,随着一阵阵警铃声,炉盖盖上。石墨电极的介入,顷时车间里电闪雷鸣,一片恐怖气氛。继而时有火焰升飞,时而烟雾缭绕,整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震响和闪光。四十分钟后,一切归于平静,钢水滚滚而出。
这一天我们在车间里画了整整五个小时,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坚持下来了。下午四点多钟,当我走出车间时,我的衣、裤、鞋子上尽是盐霜。
2018年8月28日,我带着学生由沙钢炼钢二车间王主任的带领下深入到二车间的电炉炼钢生产一线。尽管如今的沙钢已经经过了严格的环保整治,生产环境已大大改善,但还是要我们戴上安全帽戴上口罩。车间是全封闭的,整个车间有七、八十米高,一万平方米左右大,底层都是生产一线最危险的工作场所。我们在二层连接各生产线的钢架通道上参观各个生产环节。顶棚的天窗射入车间一道道阳光,借着光线,我们看到闪着金属光耀的尘埃在空间中飞荡。闷热的车间和令人有些窒息的气味让我感到呼吸困难,汗水像雨点似的从发根、额头向下滴落。半小时左右,当我们走车间时,我浑身湿透,从安全帽内沿到防热胶鞋内部,无处不是汗水。
张文来对笔墨和水的应用正做着开拓性的实验。他的熟墨用得非常好,画面控制在很高调的状态中,一笔下去往往又有造型、又有光线、又有透视、又有虚实,能够达到这样境界非常不易。他有油画底子,后来对传统水墨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他不是简单用水墨画油画,而是把油画的某种感觉转化到水墨中去。他的作品是一种具有写意性的写实画,与素描加水墨的写实水墨画不同。
张文来一方面逐渐消解与转化了笔墨加素描、彩墨代国画所带来的中国画的主体性危机;另一方面又摆脱了一些人物画家所不可避免的笔墨习性与造型能力的弱项,走出一条既有着中国画自觉,又不固守传统立场;既注重笔墨锻炼,又强调贴近生活、表现生活,从学院出走,从写生出发,兼具西方元素与东方趣味的人物画当代发展道路。
张文来先生的作品在面对传统的水和墨、宣纸和笔的关系时,作出了他个人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探索。中国的绘画和中国所有艺术门类如果要发展。张文来先生的这些探索对于实践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水墨领域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的作品用材料语言体现出墨分五色和色的变化,也正好符合了他画工人、画钢厂的语态。
“叙述沙钢”是以当代工业题材为课题而进行的水墨画研究、写生和创作活动,如今已进入到第五个年头。
在此五年中,我分时分段深入到张家港沙钢集团公司下属的炼铁、炼钢车间,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生产过程。通过观察、聆听以及细嗅去感受钢铁厂生产第一线的氛围。现场用水墨写生的方式叙述生产一线工作的艰辛、生产现场灼人的高温、弥散在整个车间空气中钢铁的气味和升腾的烟雾等等。通过和生产一线工人、科技人员的广泛接触,了解到这些工作中满头大汗、工作服上渗满盐霜却习以为常的人们,他们每天更关注的是生产的安全、质量的保证以及环境的保护。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奢侈想望,没有丝毫抱怨;专心投入工作,乐观面对生活,扎根基层,奉献自我,甘愿做一个平凡的沙钢人。
今年五月我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特钢公司和大庆市大庆油田的产油一线以及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军舰生产一线考察。接触到了与沙钢生产过程相类似的这种恶劣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坚守岗位勤奋劳作的工人和科技人员们。可以说沙钢精神如钢铁溶液般流淌在祖国的各个角落。
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身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这种重工业的发展,这种发展离不开工人的汗水和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他们创造了重工业的新时代和新篇章。
当我们将这沙钢题材通过画卷的形式表现出来时,这幅画卷无疑是可以贴上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标签的。它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沙钢精神,呈现了民族艰苦奋斗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