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都忍不住痴迷的乃是那璀璨夺目的斯坦玉它在艺术产业与艺术市场上如同耀眼的明珠无论何人一见之下都难
在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精美的痕都斯坦御题诗白玉洗,以高达924.64万元的价格成交。两年后,清乾隆时期的痕都斯坦白玉壶和镶金嵌宝洗分别在北京匡时和长风拍卖行以151.9万元和148万元的大价钱售出。痕都斯坦玉,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它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艺术的一次巅峰之作,尤其是在乾隆皇帝那一时代,爱好与收藏成为国策,每一件玉器都是他个人的心血所注入。在这期间,不仅有了传统的中国式玉雕,还有来自外域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痕都斯坦样式的艺术品,这些作品不仅为当时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也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对不同文化艺术品鉴赏能力。
然而,对于这些奇特而又独具魅力的痕都斯坦玉器,我们却难以准确知晓它们真正来源的地理位置。据记载,在乾隆三十年前后,由于新疆战役取得辉煌胜利,西北地区进贡大量珍贵物品,其中就包括了许多被称为“痊都斯坦”的异域风格的玉器,这些物品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宫廷,并受到了乾隆皇帝及其宠妃香妃的大力青睐。
关于为什么这类石材能夺得乾隆的心,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宠妃香妃。她曾经是一位沙漠中的公主,因为她的美丽与才华,被选中成为皇后的候选人。而为了讨得她欢心,使她安心宫廷生活,而不是恋旧故土,她父亲便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皇帝,用以复原西域贵族生活的情景,因此这些石材也成了宫室陈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乾隆一生800多首赏析诗文中,有65首专门赞颂着这种与传统风格迥异但又别致独特的舶来品。这份热衷,让他亲自撰写《天竺五印度考讹》,将今日之北印度及巴基斯汗等地进贡来的材料定名为“痊都士丹”,并且亲自撰文,将其置于高山之巅,与天上地下同等重要。他赞道:“西昆率产玉良将出 痊,都;薄过刻片楮轻喻举毛鸿。”
由于其稀少性以及高超工艺,加上由此产生的人文关怀,使得它成为了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影响力的象征。此外,它还融合了伊斯兰教徒的手工艺技巧,如用纯色透明晶莹的地球质料雕琢,以及采用植物纹饰,如西番莲图案和绍良花图案,同时也是对当地气候、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一种反映。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这样的石材都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非凡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