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资讯网官网深度报道古董市场热点
我在位于北京的RE睿·国际创忆馆体验了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拍摄了一张照片,展现了那一刻的场景。
“咚——”5月18日清晨,我被古钟声唤醒,推开门迎来了白衣仙人的身影。他缓步走出,一扇木门缓缓关闭,这是宣南文化博物馆首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
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寺内。这个庙宇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曾是皇家敕建庙宇,对外开放前曾进行大规模修缮工作。
现在,焕然一新的博物馆再次对外开放,以“沉浸式”体验为导向,将数字化技术巧妙融入设计中,让文物保护与艺术效果、人性化观展相结合。
随着“石额公”的指引,我们来到了“斯文在兹”展厅。一曲《定军山》,伴随着伶人们上演昆曲《长生殿》的同时,我仿佛穿越回了古老而繁华的宣南宝地,那里的历史与现代交汇,生命力迸发。
这是一种幻影成像技术,可以将影像投射到实景模型上,为人带来真实又神秘的视觉感受。观看完导览剧后,我对宣南历史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是亲身体会过公祭杨椒山、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重大事件一样。
作为文物活化利用的一部分,博物馆承担着让文物、遗产和古籍活起来的使命。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不仅让文物腾退,更促进博物院深度融入城市生活,使得尘封的文物走进寻常百姓家。
太液之滨,一座名为庆云寺的小小红墙黛瓦下,在5月19日重新开放。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的建筑经过腾退修缮,现在升级成为金石博物库。我可以在这里欣赏金石文化展览,还能体验匠人工坊、文人书房和非遗文化体验室等多种功能空间,其中包括来自民间藏家的50余组展品。
这是北京市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的一个多方合作项目。我了解到金石博物库筹备工作开始于2019年,当时一个研究员积极参与并提出了建议,最终我们选址复建后的庆云寺,并在今年国际博物林日正式开幕。它不仅提供给民间收藏家展示空间,也连接了文物与民众,为我们呈现了一处活化样板空间。近年来,只有西城区就启动5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有34处已经完成,它们不仅让许多文物“活起来”,也带动了一批新的火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