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培训机构排名前十把装裱艺术追求融入物品设计
每当顾客踏入李振明的画廊,首先是他对装裱艺术的介绍,而非谈论价格。李振明认为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有着悠久传承的艺术。“三分画七分裱”,一张好的字画不仅在于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还在于装裱工艺。李振明相信,每位带着深情来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抱有一定的感情,因为没有特别的情感,人家也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让你去装。
无论是名家的作品还是业余人的涂鸦,只要是由他负责,他都会双手捏紧字画两边,在桌面上轻缓展开,然后根据字画特点,为顾客讲解如何装饰,以达到什么效果。机器快捷而高效,但相比之下,手工装裱需要7天时间,它赋予了字画一种独有的感觉,那种心血来潮、个性化的处理,让作品更加珍贵。
记得12月中旬,一位顾客找到了他,她拿出10年前由李振明为她重新设计的一幅旧作,说是在家里翻找时突然发现,回忆起了很多往事,感到非常温馨。那次她还带来了几张以前的作品希望能都进行重新设计留作纪念。这正体现了手工 装裱的一个优势,可以保存更长时间给人以回味,而机器后就无法更改。
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李振明已经跟随这条路走了21年,从山东回到石家庄。他越发坚信,这门技艺深不可测,“一般看不出来,但你要真想把名家的书法做好,你没点基础是不行。”了解书法和作者意图,是制定完美包裝方案的一部分。而不同的装裱师之间,也就此区别,“没有规定必须懂书法,一定要交流,只需把它‘软如棉、平如镜’就可以。”
对于古老且破损严重的地砖或木质壁纸,不同于现代墙纸简单替换,更像是一个病人需要复杂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细节需要精心修补,比如补缺失的地方,使整个过程几乎与原始状态无异。但这份耐心和细致,却让那些被遗忘又被发现的地砖再次焕发生机,如同医生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治愈病痛一样。
记得2003年,当时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岩向他求助,他花费4天时间将梁岩弟弟送来的钟馗画像重新包裝,让原本破损不堪的小小艺术品变得光鲜亮丽,那份兴奋令他的内心充满激动。他因此结识了一些知名大师,并逐渐培养出了鉴别能力,对待这些宝贵财富,他总是谨慎而周到,就连打印出的假货也不放过提醒客户,即便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者,在这个世界上也显得格外重要。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一句话表达的是对书籍或文物恢复过程中的微妙差别——如果恰当地维护,则能够使其再度焕发生命;反之,则可能加速它们消亡。在这样的理解下,与众不同的“达人”——专注于旧文字材料上的修复工作——就是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的同时,为未来世代保留传统智慧所做出的努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