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属于艺术类追求装裱艺术的物品装潢
每当顾客踏入李振明的画廊,首先是他对装裱艺术的热情介绍,而非谈判价格。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艺术。“三分画七分裱”,一张字画,不仅体现在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上,还在于装裱工艺如何为其增添价值。在李振明看来,每位将字画带到他的画廊的人都怀有一份深刻的情感,“没有特别意义,他们也不会那么郑重地让你去裱。”李振明说,无论是名家作品还是业余人士的手稿,只要是让他处理,他都会双手捏住两边,在桌面轻缓展开,然后根据字画特点,为顾客讲解如何装饰,以及会达成什么效果。
机器时代已经到来,但对于李振明来说,传统的手工装裱才是真正能够赋予一幅字画独特感觉的事物。他认为,虽然手工需要7天时间,但与机器相比,它能提供一种无法复制的人情味。记得12月中旬,有一个顾客找过他,她拿出10年前由他给她重新包装的一幅作品,说是在家里翻找时意外发现,让她回忆起了很多美好瞬间。她还带来了几幅旧作希望能重新包裝留作纪念。这正是手工技艺的一个优势——保存更久、回味无穷,而机器后就无法更改。
从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李振明已有21年的经验,从山东回到石家庄,他深知这门技艺之复杂。他说,一般看不出来但凡名家的作品,你要想把它们完美包装,就必须有一定的书法基础。此外,对于每一件作品,要了解其色彩、阴影以及作者意图,这样才能在 装饰后更好地展现它的艺术价值。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句话形容了对书籍或绘品再次包装就像治病一样,对于那些破损严重需要修补和重新包装的老作家们来说,这个过程尤为艰难。而对于像李振明这样精通此道的人来说,每一次修复都是挑战,也是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他曾经为省社科院夏教授的一幅拓片进行了8个月的大型修复工程,那47张拓片中的大多数已经出现严重损坏,最差的是碎成了20几块。但最终通过他的细心整理,它们被恢复成了完整的一卷长36米长卷轴,使得夏教授激动地称赞:“您把中国文化保留下来了!”
今天尽管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品位追求日益增长,但仍有许多人对传统技艺抱持敬畏之心。因此,即便面临困境和挑战,李振明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把这种古老又珍贵的手工技艺传递给新一代,并期待着这一行能够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