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培训加盟转化为物品追求的艺术形式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幅字画,他的第一句话从来不是谈论价格,而是向对方讲述装裱艺术的历史与工艺。对于他而言,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之道,更是一门悠久传承的艺术。“三分画七分裱”,李振明认为一张好的字画,不仅在于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准,还在于装裱工艺对其影响重大。他相信,每个拿出字画给他看的人,都对那幅作品抱有一份深厚的情感,“要没有特别意义,人家也不会郑重其事地让你去做。”
李振明说,无论是名家的字画还是业余人的信手涂鸦,只要是让他处理过,他都会双手捏着字画两侧,在桌面上轻轻展开,然后根据字画特点,为顾客详细解释如何进行装裱,以及最终效果会是什么样的。在机器时代,40分钟内就能完成一个任务,让装饰变成了一种产品加工、一种模式。相比之下,他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需要7天时间,但无疑能够赋予一幅作品独有的感觉,那种由技师根据不同作品所做出的装饰会为一件作品增添几分人情味。
记得12月中旬,一位顾客找到了他,她带着10年前李振明为她重新打磨的一张旧画像,说是在家里整理时突然发现了这张画像,让她回忆起了很多往事,并感到非常温馨。她还带来了几张以前的画像希望都能重新打磨留作纪念。这正体现了手工打磨后的好处,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为人们提供一种回忆,而机器打磨后则无法更改。
自1987年开始学艺到现在,李振明已经从事21年的职业生涯,其中包括20多年的石家庄生活。他表示,从业越久,就越深刻理解这一行里的学问深奥。“一般书法还看不出来,但如果真想把名家的书法很好地保养起来,你得有一定的书法基础。”
每次和那些朋友一起坐下来,看着刚刚完善好的书法品互相品评,是一种极具乐趣的事。但这种心态才能真正发挥出手工技艺至上的魅力。当要将古老书法品重新包裝起来时,即便耗费十几个小时修补,这也是必需付出的代价。而且,对于那些严重破损甚至失散的地方,要以耐心和安静的心态逐渐恢复原貌,这才是真正掌握此道者的表现。
曾经,有一次为省社科院夏教授的一幅拓片进行了精心打磨。那是一块岳飞写诸葛亮出师表拓片,由石碑上拓下来的,因为碑文已损坏,这些拓片就是唯一真迹。这些拓片原本47张,其中大多数因朱砂压印已经出现严重损坏,最糟糕的是有些被撕成了20多块。为了将这些破碎残缺、几乎不可救药的地拓卷轴整合起来并修复成完整状态,李振明花费8个月时间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
终于,当最后一卷36米长卷轴完全展开时,那份喜悦溢满整个空间,如同文化遗产被保存下来一样令夏教授激动万分:“您算是把中国文化给留下去了!”对于这个高赞誉,比任何其他荣誉都珍贵。在过去十几年中,有许多专注于手工装饰的人因为生意不好而转行寻求新的机会。但即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没有放弃自己的热爱,也让今天连续不断接待六七十岁老人的情况成为可能——他们或许买新房,或许想要挂上一些美丽图像来丰富居住环境,这一切都增加了对专业服务如他的需求,使得他的业务逐渐繁荣起来。
目前,他有两个徒弟正在跟随学习4年的时间,其最大愿望就是将这门千年传承的手艺继续发展下去,让它活跃在未来世代间。而通过这样的态度,将装饰视作一种艺术活动,将每一次操作作为提升艺术品价值的一次升华,这样生活中的快乐与尊敬也自然而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经过二十一年艰辛努力之后,现在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己是一个充满知己、享受生活的小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