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绘画艺术家的一场游戏
展览: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时间 —— 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2月24日 —— 外滩美术馆
《睡眠时间》是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的微型油画系列,共计111幅,每一幅尺寸约为11X15厘米,占据了外滩美术馆五层空间。这不仅是他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人展览,也是他艺术生涯中“题眼”的重要作品。这些小巧的画作,以砖红色底调和青绿色背景,描绘成年人与儿童游戏的情景,充满超现实主义风格,有时伴随着手工笔触、拼贴图像。自1996年开始创作,这些作品不断被覆盖或增添新的内容,每一次完成都在时间上留下痕迹。
它们就像是梦游者的记录,一串串连环故事,却无法读出完整篇章。既没有明确寓意,又似乎记录了艺术家的行为表演,比如孩子们泼洒颜料(《泄露》)、拖着绳子玩耍(《收藏家》)或者围绕椅子游戏(《儿童游戏》)。有些清晰,有些则让人产生联想,这批画作因此成为一系列活动的档案。
除了这组作品之外,《环行绘画系列》(1997年)、《内蒙古系列》(2017年)等也展示了埃利斯多样的创作风格。他以行为项目为基础,并将其作为图解档案呈现给观众。在早期项目,如《桥梁》和《不要在到达河流之前过桥》,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他的笔记和草图成为了后来的视频展出的核心。
他的作品往往带有社会参与性质,大部分情况下还需要他人的协助,他自己则扮演“催化剂、中间人和协助者”。绘画成了跨越语言障碍,与陌生人沟通想法的有效方式,是概念表达的起点。在实施《龙卷风》期间,他制作了大量笔记、草图及油画,而非视频所显示出来的是疯狂行为、暴力交替宁静影像,更清晰地反映了他在冲进龙卷风前后的思维状态。
通过1000多张素描纸做成16秒动画视频,埃利斯最后揭示了一段新的意向链接。这背后隐藏着大量创作成本,如果只展出最后16秒动画,那么整个意涵及其与其他项目之间联系便难以理解。而在2017年的《内蒙古系列》,由于对中国内蒙古了解不足,因此观察并描绘,让绘画成为一种浮光掠影又是一种游记。
随着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兴起,埃利斯对传统意义上的视觉表现形式持怀疑态度。他开始通过综合手法来表达自身对社会的判断与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参与性的提升而导致可表达性降低。尽管如此,他因商业成功而备受瞩目,其工作经常售价百万美元,这再次证明了观念艺术取得成功的一面。此外,他利用从销售绘画得来的资金支持自己的行为和录像作品,使他成为一个介于商业系统中的游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