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美术作品网人物如何被这部当代艺术席卷
2017年9月,一好阅读出版的全球当代艺术“”面世,仅三天便登上亚马逊艺术评论类畅销第一名,五天内入围亚马逊全网书籍畢業榜TOP500,创造了文化艺术书籍的一个“奇迹”。
9月2日,一好阅读(Boundless Books)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后,9月24日,这部“”降临魔都上海。一好阅读出版人杨好,邀请艺术家徐震、评论家秦思源、评论家姜俊,在新开馆的昊美术馆举行了上海发布会暨论坛,在魔都掀起一股艺术浪潮。
一位是致力于品味阅读的85后出版人杨好,一位是唯一入选《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的中国艺术家徐震,一位是《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唯一中文作者秦思源,一位是年轻的文章评论家姜俊,他们四人在魔都论坛现场激烈“交锋”,上演了一场大脑与大脑的“对冲”。
以下为《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上海发布会现场论坛实录。
西方当代艺术进入了瓶颈期
姜俊:
作为一个文章写作者,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我自己的观点,还要考虑那些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们可能持有的观点。比如说,当我们谈论西方现代主义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它本身,也要了解它如何影响其他文化和地区。我们还应该思考,它对于非欧洲文化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这些文化又如何回应这一运动。
今天,我想探讨的是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批评性视角。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方式来理解和批判这种运动,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作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框架。
秦思源:
当然,对于这种混合体来说,有些地方确实需要一些新的血液来滋养它们,使之能够突破传统框架。这正是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地球历史,但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我们试图通过我们的作品去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反映出我们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又能与国际上的其他形式相互交流。这是一项艰巨但充满希望的事业,因为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昌盛。
“大工厂”不是当代艺人的专利!
杨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只是站在原有的知识体系里,而是在不断地超越它们,将自己的见解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认识。我觉得这就是文学或任何形式创作最伟大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世界的不同角度,让他们产生共鸣,并且启发他们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
“漫游”与“训练”
杨好:
我认为,“漫游”和“训练”的结合,是所有创作者追求的一种状态。在我的看法中,无论你是一个诗人还是画家,你总是在用你的笔触或颜色去描绘那个你所处时代的情况。你在用你的作品去提问,用你的语言去回答,用你的画布去讲述故事。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其实就在进行一次无形的心灵旅行,同时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次审视。你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飞翔,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心灵上的自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