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造假问题频发 职业培训热门行业十大辨伪技巧亮相
古玩造假手段日新月异,古玩辨伪技巧也随之进步。职业培训热门行业十大辨伪方法揭秘。收藏爱好者常规操作是:持宝人通过信件或电话与鉴定专家联系,约定时间地点,将物品展示给专家进行鉴定。这一过程中,大多数收藏品并非仿制品,而是现代赝品。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不少造假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尝试各种手段向专家提出“鉴定”,浪费了专家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笔者总结出十种独特、创新的辨伪方法供大家参考。
有些东西一眼就能识别真伪,有些东西即使不看也能判断其为假。此处没有神奇的法术,只是一系列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具体如下:
一、手机图像鉴定
有远房亲戚外地朋友来电,说他们收藏到一幅残破画作,其画名似曾相识,为“清明上河图”,索价20万元。我分析,这很可能是一次简单的新仿印刷品,与故宫博物院中的真迹相比,可忽略不计。
二、网络图片传递
电脑和手机普及,让信息传递更便捷,如今最方便的是用带摄影功能手机拍照后通过彩信发送,或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后上传电子邮件。凡图案精美釉光太亮汉釉陶完美无缺宋汝窑官窑器器型变异元青花玉壶春瓶明斗彩鸡缸杯清三代珐琅彩等,都九成九是赝品。
三、社交谈话鉴定
在社交聚会时,我常听到有人讲述一些精彩故事,比如说有一件德国八音钟金铸,是某位太监从慈禧宫里带出的,其爷爷朋友银行家,从北京琉璃厂买来珍藏。“”期间被藏在地洞里幸免于难,其爷爷朋友孙子透支炒股大亏,此次想拿出来转让几十万元。我分析,这类故事往往涉及曲折离奇的情节,是古玩贩子用以迷惑收藏家的策略。当听到此类故事时,可以直接建议持宝人去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这样价格更为公正公开;如果持宝人躲避闪烁其词,不愿意去拍卖行,那么货物百分之百是赝货。
四、照片形式传递
报纸杂志上的照片鉴赏栏目提供专业意见,但付费服务通常在50元至100元之间,对于持宝人而言,比请专家吃饭省钱;对专家来说,也是一份小小回报;对于报社杂志来说,更符合办报办刊宗旨。古玩照片鉴定的关键在于先看器型,如民间仅存的人首形彩陶几乎都是国宝级别的珍贵物品。如果民间有完整的大件汉俑唐三彩马,那几乎全属现代制造的赝品,因为断首或断腿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历史文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