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探访80年代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回忆吧
我走进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目睹了一场名为“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的展览。展览由策展人容思玉精心策划,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幻灯片在此期间扮演的重要角色。
时间如同一张无形的画布,在1826年达盖尔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至今,影像艺术已踏上了190多年的旅程。60年代末期,一批前卫艺术家开始融入现代技术于自己的创作之中,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丰富了影像媒介的表现形式。当代性、试验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相互融合,让影像展示出了更多对时间经验的灵活运用与支配。
80年代中国,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时,一群年轻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他们将视野拓宽至包括影像在内,以记录和创作为手段。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这个时期如何呈现?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2023年4月29日,我站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一间展厅里,看着策划者容思玉通过光影图像作品和档案文献并置,为我们揭示幻灯片及投影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影响。这次展览以“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幻灯片首先作为一种教化工具被用于集体公开放映”这一背景,对其作为媒介进行探讨,并围绕三个主题章节——“传播”、“反射”和“透明”,深入分析了它们如何成为国际交流媒介,以及如何激发90后青年_artist_new_media_art_85新潮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思考意义。
展览首章节“传播”,让我们穿越回到那个生机勃勃但科技尚未普及的时代,看见那些早期使用幻灯片进行信息传播的事迹;第二章节“反射”,则是通过对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来理解那一时代对于形式实验与意义追问的心态;而最后一章节“透明”,汇集了来自不同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视角下的作品,从黑暗房间里的亲密感到透明叠加的探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观众与投影关系最深刻审视。
尽管今天我们已经步入数字时代,但通过这次《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的回顾,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那个曾经启发并影响中国先锋艺人的历史瞬间。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对过去时空美学表达方式的大型考察,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新的创意沟通方式的一个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