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融入中国园林艺术寻求在中国的落地意义与重要性体现于人物心中
艺术爱好者不满足于国外的法国文化,越来越多地将其带回中国,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收藏形式。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巴黎大区旅游局指出,虽然亚洲游客在欧洲各国首都的商店和精品店中购买时装和包包,但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其他文化景点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吸引了97%的游客。
香港《》网站报道了一名安吉拉·陈女士,她正在罗丹雕像“思想者”旁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为拍一张完美照片。在巴黎左岸的罗丹美术馆花园里,每天有许多游客坐在这座雕像旁,不约而同地模仿罗丹1903年的作品。
陈女士谈到这座美术馆时说:“罗丹的所有杰作,让我们被吸引到这里来。我们也喜欢室外展览,美丽花园里的雕像是处处可见。”这个美术馆位于一座建于18世纪初洛可可风格豪宅中,从1908年起便是罗丹生活与工作的地方。
据报道,由于中国人是前往巴黎旅游第三大群体,只次于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占去往巴黎的人数近17.8%,预计2020年中国游客数量将达到200万。在2017年前往卢浮宫参观810万外国游客中,有62.6万来自中国,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游客。
然而,不仅如此,中国艺术爱好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只在国外拥抱法国文化,而是在不断寻求将其带回国内,以快闪博物馆或永久收藏形式。这一点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因为今年6月,罗丹美术馆館长凯瑟琳·舍维约访华,为修建一个献给这位雕塑家的姊妹机构寻找可能的地点,并考虑深圳、杭州以及北京西南100公里处雄安新区作为潜在地点。未来计划租借包括“思想家”、“地狱之门”及青铜时代等多件作品至未来的中国罗丹美术馆,将持续合作六年以上。此举旨在建立一种东西方深层次文化交流,对话过程中的对话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