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知美术馆迎来新篇章两大展览相继开幕十年揭秘隈研吾如何塑造知美术馆和消失的艺术品深度探究收藏
2022年4月,知美术馆在成都市新津区君山路1号的地点上举办了两场展览——"十年:揭秘隈研吾如何塑造知美术馆"和"消失的艺术品:深度探究收藏品市场"。这两个展览分别由宁文和王从卉策划,展示了隈研吾对知美术馆建筑设计的贡献,以及三位当代艺术家刘国强、熊佳翔、张琪凯对于“消失”的概念的理解。
首先,“十年:揭秘隈研吾如何塑造知美术馆”展览通过再现隈研吾设计本馆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让观众体验到建筑师运用自然元素创造出的东方哲学。该展览不仅是对隈研吾而言,也是对成都这座城市深爱的一件作品,它如一叶扁舟,在城市绿洲中邀请我们做一次灵感远游。
紧接着,“消失的艺术品:深度探究收藏品市场”展览受到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的启发,以小但精微的小型作品作为主体,与知美术馆建筑和隈研吾设计理念形成强烈张力。这次展览特邀刘国强、熊佳翔、张琪凯三位当代艺术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与隈研吾“建筑之隐”进行对话。
《柱子》,熊佳翔,2018年的作品是一根柔软的柱子,其实是一个空心结构,用布料编织而成,它切割了整个空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与《X(折叠系列) #1》,刘国强,2015-2018年的工作一样,它看似普通白纸,但被切割旋转后变成了一个三维雕塑,从中跃出时空感受,让人联想到固态中的流动性。最后,《脆弱之间二号》由张琪凯于2021年创作,这个夹角支撑物体交融部分,是一种隐性的支撑却又至关重要,为观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
此外,在地下一层X空间被激活之后,一片全黑洞穴形成了一个力的场域。在这个空间中,一块石头由无数小木棍支撑起来,而在这个力量场域中,可以看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脆弱性,这也是隈研吾一直思考的一个核心概念——洞穴。
这些独特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不断地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觉体验,并让他们重新审视知识传递方式。此外,由于这些项目旨在推广文化教育,同时也促进社区参与,因此它们将持续更新,不定期涌现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