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姿瘦节淡远自然中国竹绘画中的君子之风在美术杂志期刊中展现人物韵味
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家,自幼便对“梅、兰、竹、菊”四君子充满了深厚的兴趣,尤其是竹,它成为了我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这源于我在少年时期接触到的郑板桥的作品,他以清秀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让他的竹子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我生活的地方历史悠久,从秦朝就有记载。潍坊曾经是东莱首邑和北海名城,文风昌盛。在这里,我耳濡目染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民间传统故事中的郑板桥,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的一生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这种精神对我影响极大。
郑板桥的一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不仅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也反映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勇敢无畏。他担任潍县县令期间,在遇到荒年时,为救百姓免于饥饿,不惜牺牲个人的仕途甚至生命,这份舍己为人的品质让人敬仰。
苏轼也与竹有关,他以画竹闻名遐迩,其诗词中的关于竹子的描写,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等,都让我感到赞叹。他的一生如同一棵高洁之树,即使遭遇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抒发。
中国画家的水墨技法,让他们能够将自然界中的美景准确地表达出来。在画制过程中,他们通过浓淡干湿来表现不同的气氛,用篆籀写枝干,用行草撇叶,使得每一笔都带有一丝情感和哲理。而这种艺术形式,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心境和内心世界。
对于笔者而言,每一次观赏东坡先生的手迹,都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尚情操。我相信,只有那些能够承载时代精神与个人情感,并且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事物,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或事业才能长存。而这些都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格魅力——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