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记忆郭炳安的速写故事
展览名称:倾听记忆——郭炳安的速写故事
展览时间:2016年8月30日- 9月6日
展出地点:关山月美术馆A、B厅
主办单位:关山月美术馆
此展旨在展现郭炳安先生的艺术经历与创作之间的关联,展览以画者及友人讲述简短故事及艺术感悟的形式一幕幕展开,文本、作品、图片对应叙述,意图激发观众对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与体验(家乡、城市、异域……)作出反观和回应,产生共鸣,启迪艺术想象甚至引发透过艺术创作做情感表达。
展览由三部分组成:境,在咫尺;远,方有诗;心,归何处。
一、境,在咫尺
我算是名老深圳了,因为工作的关系,1969年我由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宝安县(特区前身)以及现在的深圳特区都是做艺术普及工作的,工作地点从深圳展览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一直以来并没有完整的时间进行专门创作。
早年我创作了一批例如:布吉公社、早期的深圳河疏浚工作场景等等宝安县的一些题材作品。当时,我所在的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利用照相、画画引来了推土机帮忙清理河道,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我用速写记录了来深圳的第一辆货柜车,就在当时住处旁边的工厂,后来还发展为一张创作《特区变化-鹰》;深圳当时还处于建设初期的转折点,只是简单承接来料加工,例如穿胶花,穿葡萄籽等,我的女儿直接参与到其中,我画了一张女儿穿胶花的速写;特区初期出现了开放式的卖东西的商店,我创作了一张“小小时装店”。我敏感地抓住了例如“百事可乐”、“麦当劳”这些时代的变化的信号。
这些作品是让我动心的,普通人可能很难感觉得出来,但是我本人把这些变化记录了下来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时间记忆,还是让我很兴奋的。——郭炳安
他应该说是深圳市美术的开拓者和实干家。——黄铁山
炳安个性耿直、硬朗,有时候还有点粗犷,对事业,上了路就不回头;但他也有柔情的一面。当你读到他的作品时,不仅会被他激荡的情怀所感应,也会使人犹如面迎习习清风,轻聆大自然的娓娓诉说。这不仅是作者对这块熟悉的土地几年变迁的感慨,更是期望。——林江
二、远,方有诗
每到一个地方,我特别注重体验不同地区的乡情。或者是原始的面貌,或者是建筑特点,或者是人物场景,我都会兴奋地把它们用速写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主题创作。——郭炳安
他的水彩既有西洋色彩的光影,也兼有国画的墨韵,既有线条的勾画,又有色块的跳动。在他的画中,我们能看到西洋绘画那严谨的透视,也能看到国画的洒脱写意。再加上他的画取材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清晰的时代特征。而画家又常常用速写的方式来表现大量生动的、轻快的民俗风情,这就必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看他的画,你能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律动,一种诗一般的意味。——陈希旦
三、心,归何处
他的作品直接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这些画都是炳安在“旅行速写”中发展起来的,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亲切可信,意趣隽永,他从不去追慕时尚,也不玩弄形式,只求质朴真诚。——黄铁山
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炳安兄上云南,下四川,遍走大江南北,一块画板,一一支钢笔,将傣家的竹楼、湘西的老屋、版纳的芭蕉、香港的高楼凝于笔端,画风朴实生动,很打动人。——徐希
郭炳安的写生速写中倒确有一股真情在,这真情,是自然怡和的流淌,是对美的钦服和赞叹。——林墉
后记:
经过广州美院附中及学院老师九年的辛勤培养,1968年毕业后,我落户到宝安县(深圳),从此与深圳的美术工作结上缘,在这块热土上探索开拓,默默耕耘。快五十年了,我将青春和热情献给了深圳的美术事业,无悔无愧,尽了自己的一份努力,一份责任。——郭炳安
作品欣赏:
特区印象-麦当劳
海德堡小景
欧罗巴之秋
特区速度-国贸
318艺术网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