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苏六朋文献鉴赏展在家乡顺德举办以彰其名艺术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的ars意为技艺或手艺后经拉丁
艺术探索:苏六朋文献鉴赏展与清代岭南画派的重构
在广东顺德黄连画家艺术村展览馆举办的“苏六朋文献/鉴赏展暨苏六朋主题艺术名家公开课”中,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一位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的生命和作品。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广东顺德南水人,是一位以人物画著称的清代画家,他与苏仁山并称为“岭南画坛二苏”。
作为职业画家的他,擅长于描绘都市生活中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及传说等内容。他的笔下小商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各色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他通过这些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
该展集中展示了关于生平艺术概论、近现代以来的重要权威文献出版物,以及知名藏家的收藏作品和未发表的图稿121幅,以及顺德美协艺术家为其所做的造像创作等。此外,还包括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书写院研究馆员朱万章受邀讲授《中国美术史视野中的苏六朋》和《苏六朋绘画风格解读》的两堂公开课。
朱万章认为,在绘画史中,广东语境是对蘇六朋及其绘畫的一把双刃剑。在突出其广东身份显示地域文化与岭南特色方面,他成为广东绘畫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同时,这也导致他在清代中晚期中國主流繪畫中的突出地位被忽略,使得他的作品相比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影响较少。
曾著有《蘇六朋》、《明清廣東繪畫史研究》等書籍的朱萬章對於蘇 六朋及其同時代之間的人物與風格非常熟悉。他指出蘇 六朋是一個職業藝術家,其工作決定了他的創作與文人繪畫有很大不同,最主要是在題材上、構圖尺寸以及色調上的差異,這些都受到社會需求和購買者喜好而定,不免顯現為程式化趨向。这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趨向自然決定了蘇 六朋在當時文壇的地位,以至於在很長時間內關於他的生平事蹟、逸聞趣事未能進入到繪畫正史中,只是在二十世紀初《順德縣續志》的修訂才使這種局面得到改觀,而此時距離過世已經半個多世紀。
從美術史角度來看,朱萬章表示蘇 六朋集故實繪、市井風俗繪及文人繪于一身,是文人繪向世俗繪轉型典範,也是19世紀新舊交替時期集傳統與變革於一體的人物代表。
該展覽策劃由殷華峰負責,他表示,此次展覽旨在展示並宣傳蘇 Sixpon 作為順德本土藝術家的藝術歷程與成就,它既為傳統書法愛好者提供難得學習觀摩機會,也能讓順德居民更深刻了解自身文化底蕴與文脈氣息。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