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锐抽象之道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开探索美术学类专业的奥秘
我在2021年9月25日至12月19日期间,到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参观了一场名为“黄锐:抽象之道”的展览。这次展览是黄锐近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个人作品回顾,通过展示包括绘画、雕塑等多种媒介的数十件作品,系统地梳理了黄锐以抽象语言和东亚思想为基础的创作线索。展览聚焦呈现了艺术家从创作生涯初期至今的抽象创作,其中包括他最新的“天、地、人”系列、“有道——无道”系列,以及早期的“空间”、“水墨实验”和装置作品。
自1978年起,我开始对抽象绘画表达进行探索,并于次年底在星星美展上展示了多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此次展出的《无限的空间》。这不仅是我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抽象作品,也是那个年代最早公开展示的抽象风格之一。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我对抽象风格进行探索,这些“早期抽象”的作品预示了之后风格转向,并成为中国步入时代转折期艺术运动与社会变革的一个生动见证。
80年代初,我开始从个人经验出发,对更高级别、更具在地性的抽象表达进行探索。在重新审视北京四合院物理与精神空间交互关系后,我创作了一系列以“四合院”为名的抽象作品,这是我的“空间结构”系列开端。此时我迁居日本,受日式建筑融汇空间、形式和作用于一体设计思维启发,以“空间”系列探索材料内容之间关系,并采用黑色作为画面的边框赋予绘画更多灵活性。
2015年的某个时间点,与30年的回响相呼应的是我的另一部分工作,“水墨实验”,则呈现了我在旅居日本期间以水墨为媒介对抽象绘画语言进行深入探讨。我受日本同时期活跃书法派以及前卫书法强调墨迹飞溅、笔势笔法所引申出的视觉冲击力的启发,而我的水墨作品均采用纯粹的心灵语言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同时左右分立构图试图在两极对立中寻求和解与统一。
随着油彩颜料与亚麻布凝结于工作表面上的差异,与宣纸内部渗透,将纸张前后的物理属性连接起来。我利用这一特性,在日本举行展览时,将水墨作为空間隔断悬挂于展厅中,使平面空間获得深度。这些大尺幅水墨延续了我一直关注空间关系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实践。
我的创作持续关注东方美学哲学思想,特别是在1983年之后开始研究《易经》以及《庄子》中的卦像名字蕴含转折变革。这正是我创作核心理念之一。而2020年的新发展,则是在尝试将这种弹性写意表现带入全新的油彩中,即开启了全新的“有道无道”的油彩系列。此类极简色调的大尺幅油彩形成粗糙立体肌理,而过度稀释则营造出流动晕染效果,不同质感反差搭建起自在随性的立体空間。“天地人”则呈现了我的最新思考,这些作品融汇近年宇宙世界观思考。在它们中央留下不同形状洞孔,如希望藉此打开想像空間,对话物质與空間间隙的问题。
最后,在装置方面,其实践并非仅限于其对媒体使用拓宽或情感传递,更扩及自然人类交互态势,以及通过经典文本研究摸索外部规律之外,一种隐喻被埋设给我们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