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品交易揭开红山玉的迷雾之谜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古玩市场中的红山玉器基本是假的多,真的极少。近些年,在古玩市场上明显出现了两类完全不同的收藏群体,一类是极少数真正的鉴藏家和有眼力的收藏爱好者。在行内的收藏和交易也不过只有几十件,而且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件红山玉器。
这些小件红山玉器一般只是一些玉珠、玉管、玉勒、小 玉玦、小 环之类。而像玉猪龙、C龙,以及一些所谓的太阳神和各种神人、神兽,或者超过20公分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在古玩行内极少有人见过或者买卖过。而且在民间也极少发现有大件的红山玉器物,市场中能够见到的那些实际上都是赝品。
另一类则是比较普通的玉器收藏爱好者,这个收藏群体人数庞大,但是他们不收藏小器型以及一般的红山玉器,他们收藏的重点围绕在尺寸20公分以上,甚至是以米为测量单位 的“红 山 玉 器 精 品” 上。用这些“精 品”的话说:他们 的 藏 品 比 博 物 馆 的 还 要 好,有 的 甚 至 连 博 物 馆 藏 都 无 法 与 之 相 比。据说这些“精 品”的出土量非常大。这意味着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的来说,只能通过购买这类低端或次品来满足其对高级文物的情感需求,而高端真品则难以触及。
要想 收 集 到 真 正 的 红 山 玉 器 就 必 须 继 续 提 高 自 己 的 综 合 文 化 艺 术 素 质,要 具 备 多 方 面 的 文 化 知 识 才 能 对 真 品 进 行 客 观 分 析 并 认 识 和 掌 握 真 品 的 特 征 规律。此外,还需要不断学习书中的古物介绍,与专业人士交流,从而提高辨伪知识水平,对于避免购买赝品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书中的古物介绍,可以学到不少关于真伪鉴别方面的小知识,比如从《中国古代宝石与翡翠》一书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宝石特征标准的一般性描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资源。但更具体的是,如果能直接接触到官方博物馆提供的一些实物考查资料,那么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品特征规律,如北方出土青铜甲冑上的装饰图案或南方良渚文化时期陶瓷工艺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识别仿制品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