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如何在自然之中寻求收藏品市场的发展
?
主持人:作为策展人,你如何考量、选择艺术家参加展览呢?你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呢?
张忠雪:现在青年艺术家喜欢追求自己的风格,想让作品更当代,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要结合他的基本功,不能盲目追求流行趋势,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想法。看到同一样事物,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需要长期积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做展览首先要看艺术家的作品,我目前接触的青年艺术家比较多,在考量青年艺术家作品时,我对他们的履历要求不高,因为刚从学校出来,走上职业创作道路时间并不长。像刘晓龙毕业后就进入中国画院进修,他自己是有发展规划的。对于有一些青年艺术家来讲,毕业后虽然也想进修,但考虑到生计,他可能先找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再画画。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困难,也有不同的机遇。我是学绘画出身,在大学期间主要绘制图书插图,对外界了解较少,毕业之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不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而且还需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当然,我们也必须学会与市场相互适应。一方面,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要去交流、去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的存在和价值。在我看来,这就是“养在深闺被人识”的过程,它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成果。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如何帮助这些年轻才俊更好地把握自己作品的价格和市场走向?
邢新华:对于艺人的价格问题,其实很复杂了。在价格形成之前,我们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拍卖结果、展览效果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年轻艺人们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然后才能继续创作下去。我个人的建议是,他们可以尝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这样既保证了生活,又能保持灵魂上的自由。
李青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因此我相信未来的市场前景无限广阔。而作为策划者,我们希望为这些年轻艺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使他们能够得到展示,并且获得认可。此外,我们也鼓励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回馈给社会,以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刘晓龙:从我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与一些机构签约,无论价格多少,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这代表了双方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合作关系。不过,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幅作品都应该精心制作,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我的身份,还体现了机构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这两方面达到平衡,对于每位藝師来说都是极好的安排。而且,不管是什么样的订单,只要能发挥出我们自身水平,就算付出了200元买一张,也值得尊重每一次尝试和努力过后的成果。
尾记: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存在并给予认可,我们必须不断推动我们的专业领域,让它变得更加严谨、高效。如果没有这样的共同努力,那么即便是最优秀的心灵之子也不可能真正地站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而是一个严谨有效运行起来的大舞台,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