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现今学什么设计最吃香现在是回望古韵未来是创造新潮荣耀历久弥新艺
近期,国家大剧院与荣宝斋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经典的复现与传统的再造——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的盛会。通过展示“经典的复现”、“传统的再造”和“创新与未来”这三个板块中的百余件作品,这次展览不仅详细介绍了荣宝斋木版水印发展史,还深入揭示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展览还展示了大量中国现代版画作品,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创新的对待传统艺术。
雕版印刷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并于宋元时期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19世纪西方照相石印术进入中国后,这项技艺遭遇重创。1896年,民族品牌荣宝斋成立“帖套作”机构,以雕版技艺制作信笺和书籍,最终发展成为木版水印制作书画的大师。这一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达到了顶峰,当荣宝斋发明了印绢上水法,不仅填补了1300年来雕版绢本印刷的空白,而且推出了四件巨幅绢本木版水印作品,如《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之光。
此次展览不仅回顾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历史,也展示了其制作过程,从材料到装裱,每个环节都有实际演示。此外,本次首次完整展示了一些珍贵原稿,如完成于70年代末的《韩熙载夜宴图》,这是中国木版水印最高艺术成就之一。观众可以亲眼见证这些作品背后的复杂技术、巨大的劳动力以及工匠精神。
以荣宝斋为代表的木版水印技艺既继承并超越传统,又被融入现代设计领域。不久前,一种名为现代水彩刻的一种原创性版本出现,它吸收并改进古老技术,同时也融合西方套色木刻及日本彩色木刻技术,最终形成独特风格如江南、北大荒、四川等各自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情。
2000年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影响,对传统文化也有新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出现。今天,一些青年艺术家试图将这些古老媒介结合数字科技,以更富想象力的视觉效果进行创作,他们寻找东西方之间共鸣点,用新旧结合的手法打破旧有的界限,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现代,这场关于中国 水彩刻 艺术史 的展览,在国家大剧院(西厅)期间向公众开放。一旦你拥有国家大剧院参观票,你就可以走进这个奇妙世界,与那些千年的智慧相遇,让你的心灵受到洗礼。你别忘记在5月21日之前赶去欣赏这场令人惊叹的人类智慧结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