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如何在自然之美中寻求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拍卖发展
主持人:作为策展人,你如何考量、选择艺术家参加展览呢?你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呢?
张忠雪:现在青年艺术家喜欢追求自己的风格,想让作品更当代,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要结合他的基本功,不能盲目追求流行趋势,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想法。看到同一样事物,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需要长期积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做展览首先要看艺术家的作品,我目前接触的青年艺术家比较多,在考量青年艺术家作品时,我对他们的履历要求不高,因为刚从学校出来,走上职业创作道路时间并不长。像刘晓龙毕业后就进入中国画院进修,他自己是有发展规划的。对于有一些青年艺术家来讲,毕业后虽然也想进修,但考虑到生计,他可能先找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再画画。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困难,也有不同的机遇。我是学艺出身,从大学刚毕业时新媒体等各种网络平台很少,在大学期间主要画画,对外界了解较少,毕业之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我们进入这个行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但如果想让自己被市场接受,被专业人士接受,必须努力地画画,多参加展览。当然,我们也需要选择适合我们的展览,要看展览主题、评委、学术主持、策划人等。全国性的大型展览,是有必要参加的。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更多途径让别人发现我们。你说得对,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年轻艺匠,不仅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还需不断地向世界展示你的才华和坚持信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你的存在。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年轻人的市场走向会怎么样?
邢新华:对于价格的问题,它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价格形成之前,这些年轻艺匠们会思考“我的作品多少钱一张”。作为机构来说,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水平高低。但对于这些年轻艺匠来说,他们面临着生计问题,有了基本经济基础才能继续创作。而近日,我们金桥空间就做了一些事,比如“扶持计划”,建立了两万平方米美术馆和托管中心。我个人认为,你可以像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找到稳定的工作,然后再继续发展。
李青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质需求满足后的精神追求提升,我相信未来市场前景无限广阔,只要踏踏实实在耕耘。在机构方面,我们希望为这些年轻艺匠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渠道,将他们及他们作品呈现给用户,为我们的用户服务。如果每个组织都关注这一群体,那么这些年轻艺匠应该思考如何回馈给社会与机构。这就是唇亡齿寒相互依托关系,要吸引更多支持与关注,只有双赢才能走得更远。
刘晓龙:从我作为一名年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签约还是销售,每幅作品都应精心制作,因为它代表了我的形象,也反映了机构之间利益关系。这两方面若能充分达到,对于我将非常好。而且,不论何种情况,都应当把自身水平发挥至最好,即使是在任务紧迫的情况下也不妨碍保持职业态度进行创作。
主持人:“所以,就像您说的那样,没有哪一种模式或方法能够直接决定成功,而是一种持续不断探索自我成长,并逐渐融入这个大舞台上的过程。”
尾记:
在这个大舞台上,有太多未知而又令人期待的地方。而正如您提到的,“初心”总是伴随着每一次新的尝试,与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挑战一起前行。那份纯粹的心灵,以及那份深藏的情感,将带领我们穿越过迷雾重重,最终抵达那个属于每位伟大梦想者的巅峰之处——那里,全凭信念驱动,全凭勇气迈出一步。一路上,或许有些艰辛,但只要没有放弃,那份坚韧与热爱便足以照亮前行之路。而这一切,都只因那些不懈追求卓越的心灵力量,以及愿意倾听它们呼唤的声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