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林艺术世界美术图片大全专访
在美丽的千岛湖畔,杨士林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睿智多思的头脑,为我们讲述了关于文化艺术的理解。他的作画形态体现了当下的心态——躁动而缺乏静心,这与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心灵敬畏和对作品征服感形成鲜明对比。
杨士林对于现代艺术界的一些不满尤为明显,他认为现在许多人过分追求速成,不重视耐心细致地掌握技艺。这种“笔会”现象导致了一大批垃圾作品被产生。他提倡一种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用来衡量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这一点可以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典范,那些文人气质十足、工笔线条精细的手迹,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然而,今天我们的鉴定市场充满混乱,真伪难辨。一些国家文博机构进入市场后,由于缺乏新的概念,他们无法有效区分真假,这导致大量假货流入市场。而那些原本负责看管博物馆藏品的人,现在却在这个市场上寻找生存之道,使得鉴定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杨士林自己也曾经历这样的挑战。在他年轻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夜月孤檠中思考,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逐渐悟到印刷品无法完全替代手写本的情感丰富。在他看来,无论是帖学还是碑学,都有其探索蜂涌、新路渐辟的一面,但由于国难兵火等原因,这些探索受到了影响。
最后,他以自甘边缘、砥砺前行的心态,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以期能有人认可并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