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家藏传佛教艺术的幽默发展史图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有一座座古老的寺庙,墙壁上镌刻着神秘而又优雅的雕塑。这些雕塑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从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藏传佛教雕塑艺术源远流长。这些陶器造型优美、质朴,双体兽陶罐巧妙地把两个动物融合为一个陶罐,波浪式几何纹样朴素而别致。骨器和松耳石饰物也十分优美、制作精良,这些都是雕塑艺术的先河。
考古发现的史前时期前后的雕塑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动物造型,与佛教传入前的苯教图腾崇拜和高原游牧文化有关。在日喀则出土的是青铜护身符,每只鸟均为一身双头;还有青铜猫科动物、衔环的小熊。此外,还有十二生肖动物雕塑,它们已经开始带有佛教色彩,用圆形来体现时间和空间。
随着佛教传入后期,动物造型更加丰富多样,如吐蕃时期就有很多这样的佳作作为贵重礼物送给唐朝皇帝。公元657年吐蕃赞普向唐太宗赠送了一只狮子、骆驼、马、羊以及马背上的骑士;646年松赞干布重臣禄东赞又向唐太宗赠送了一只3尺多高黄金铸成的人鹅,为祝愿唐太宗东征成功。
公元7世纪初,随着佛教向大规模传入,并对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系列寺院不断涌现,为 佛像及其相关题材内容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因此本土传统与印度文明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崭新的艺术形式——藏传佛教雖法藝術,从此成为主导力量。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种流派并存阶段,由于自松赞干布以来实行开放政策,不同文化互相融合形成独特风格;第二阶段,是逐步形成阶段,此时期由印度与汉族风格混合成熟起来;第三阶段,是全面成熟阶段,此时期作品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也保持了充满情感与个性刻画;第四 阶段,则是逐渐繁褥华丽化,在装饰方面达到了极致,但缺乏早期作品的情感表达力强烈性。
这些藏傳佛教藝術品種類繁多,有金銀銅合金等金属材料,也包括泥糊木質石灰酥油花等其他材料,其种类繁杂且工艺精湛,对於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