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流程中的口号式评论与标签式评论为什么频现不已

  • 艺术展览
  • 2025年04月24日
  • 在探讨话语权的构建时,我们不能忽视评论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作为评论家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扎实的文艺理论基础,并且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实中,有些评论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他们的话语与行动不一致,这种说而不做、做而不言的情况导致了口号式评论、标签式评论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生活中,公开言行与私下言行之间存在差距,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这让人难以信服

艺术品拍卖流程中的口号式评论与标签式评论为什么频现不已

在探讨话语权的构建时,我们不能忽视评论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作为评论家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扎实的文艺理论基础,并且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实中,有些评论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他们的话语与行动不一致,这种说而不做、做而不言的情况导致了口号式评论、标签式评论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生活中,公开言行与私下言行之间存在差距,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这让人难以信服;二是在学术上,理论阐述与现实情境脱节,使得一些概念性或隔空性的评论频繁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评论家过于依赖自己的认知,而没有进行相关文艺创作的实践,他们仅凭文字功底就想评价一切,这样就无法深入理解和精准地评价事物。而那些没有文艺创作经历但擅长文字的人,也容易犯类似错误,即使他们有一定的文笔,但在未涉足过该领域的情况下,就会显得肤浅甚至无知。

此外,还有一类人喜欢大谈理念,却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束手无策,他们满足于自己的一知半解,不愿深入研究,而是生搬硬套,或只是表面的文章,没有提供实际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类批评如同纸上谈兵,无助于解决真实创作中的困惑。

对于如何提升话语权,笔者认为作为评论家还应注重传播自己的观点,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有效地传达声音。有些自诩为“著名”的人,只不过是小圈子内的一员,其作品几乎无人知晓,这又怎么能称之为“著名”呢?

同时,还有人把评论当成了发财的手段,以混子或油子的方式进行,一旦稍微成功,就开始轻浮自傲。而年轻人的某些行为也值得警惕,如走向格式化、程式化,或偏激发表言论,只为了出名或吸引眼球。此刻,要明白真正的学术精神是敬业、定力和脚踏实地,不容许躁动或轻狂。

最后,对于年长者的情况,他们倚老卖老、固步自封,以陈旧认知说话,并忽略了持续性和时效性的重要性。由于时代发展迅速,新的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因此我们需要新信息、新视野、新思维新理念才能跟进。如果没有持续性和时效性的批评,那么它便失去了价值,是一个真正批评家的必要条件。但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这样的努力都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