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重要性与口号式评论解析标签式评论背后的文化现象
在探讨话语权的构建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评论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作为评论家,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文艺理论知识。此外,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样重要。在现实中,有些评论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言行不一的情况。一方面,他们在生活中的公开言论与私下言论相悖;另一方面,在学术界,他们的理论阐述与实际情境脱节,这导致了“口号式评论”、“标签式评论”等问题频发。
这些问题部分源于评论家缺乏相关文艺创作经验,只依靠个人认知进行判断和评价。他们可能文字功底出众,但对具体艺术门类了解不足,不切实际地评判各种艺术形式。这种情况不仅使得他们无法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地进行评价,还容易暴露自己的肤浅甚至无知。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评论家能说会道,但面对具体问题则束手无策。这类人满足于表面的理解和生搬硬套,用一些概念上的演讲来掩盖自己的空洞观点,而没有提供真正解决现实创作难题的手段。这就如同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为了有效传播自己的声音,提高话语权,笔者认为需要注重对外传播,并利用媒体平台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更广泛的人群。不应仅仅停留在小圈子内发表文章或加入特定的社团组织,就自视为“著名”的评论家。而且,一些年轻人的热衷于格式化和程式化,以及偏激行为,也是不恰当的做法,因为这会削弱批评力的真实性和深度。
最后,对于年长者的倚老卖老以及固步自封之风也需警惕。过分依赖陈旧观念,不愿意接受时代变化,将会导致评论工作滞后。而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新问题层出新挑战不断涌现,我们期望所有参与者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以新的信息、新视角、新思维、新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思考,从而推动文化讨论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