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交易平台app上竟然能见到让乾隆爷都痴迷的痕迹都斯坦玉长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在艺术品交易平台app上竟然能见到让乾隆爷都痴迷的痕迹都斯坦玉长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在艺术品交易平台app上,一件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御题诗洗,曾在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924.64万元的天价成交。多年后,同一时代的痕都斯坦白玉壶和镶金嵌宝洗,在2009年的秋拍中分别以151.9万元和148万元的高价售出。痕都斯坦玉,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它们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清代无疑是中国玉器制作技艺达到了顶峰的一段时期。因为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不仅大力提倡并收藏旧藏,还亲自撰文《天竺五印度考诹》,将北印度与巴基斯坦一带进贡的玉器定名为“痕都斯坦”。这种被他如此推崇的地域风情及工艺,对中国玉器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说,这种独特风格与其它任何一处皆不同,是因为这与乾隆宠妃香妃有关。当时,她十分宠幸于乾隆,并使她安心皇宫,不恋故土,因此皇帝为了讨得她的欢心,便花费大量财力,在宫廷内复原西域贵族生活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痕都斯坦玉自然成为居室陈设中的首要物品。

从乾隆800多首赏玉诗文中,可以看出他对痕都斯坦尤有独钟。他赞道:“西昆率产玉良材巧琢非中土工所能仿佛也。”这些记载显示了他的爱好者身份,以及他对此类异域风情之物极高兴趣。

由于乾隆对这类异域风格之物喜爱不已,即便依靠地方进贡也难以满足需求,所以每年春秋两季,大内运送4000余公斤上等和田料,并在内务府和苏州设立专门仿制痊都斯坦式作坊(称“西番作”)。不过,由于耗费较多、易损坏,在晚期便停止了制作。此外,“今琢玉之巧,以痊都不为第一”,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这句话,无疑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此类艺术品评价很高。

尽管创造过程具有其独特性,但最终产品却融合了伊斯兰世界元素与中国传统工艺,使得这一系列作品既精巧雅致,又生机盎然。这正是“伊斯兰样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捕捉大自然奇妙生机,而用硬且韧的冰冷材料创造既精巧又生气勃勃的事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