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焕发新生 博物馆艺术火炬点亮历史深处的物品

  • 艺术资讯
  • 2024年12月30日
  • 在北京,位于西城区的RE睿·国际创忆馆利用VR设备向游客展示了兵马俑的影像信息。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拍摄了这一场景。5月18日清晨,随着悠扬的古钟声,一扇木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穿白衣、名为石额公的“仙人”走出殿外,这一举动吸引了一群观众凝神注目。 这正是由宣南文化博物馆首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寺内。这座庙宇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北京文物焕发新生 博物馆艺术火炬点亮历史深处的物品

在北京,位于西城区的RE睿·国际创忆馆利用VR设备向游客展示了兵马俑的影像信息。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拍摄了这一场景。5月18日清晨,随着悠扬的古钟声,一扇木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穿白衣、名为石额公的“仙人”走出殿外,这一举动吸引了一群观众凝神注目。

这正是由宣南文化博物馆首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寺内。这座庙宇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曾被誉为“京师首刹”,在明末清初达到盛世。在2019年之后,长椿寺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文物修缮工作,对展陈进行了升级改造。

如今,经过翻新的宣南文化博物馆重新开放,其展陈设计采用“沉浸式”体验,以数字化技术巧妙地实现了文物保护与艺术效果、人性化观展体验相结合。

“请跟我来。”话音一落,观众们紧随石额公步入“斯文在兹”展厅。一曲《定军山》响起,那里正在上演昆曲《长生殿》。光影交错,在透明面板上映射出伶人的身影,他们高雅优雅,每一个姿态都流露出风雅之情。

旁边是一侧幻影,一侧余音绕梁,观众们全神贯注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宝地,那里的历史与现代融合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幻像成像技术,可以将图像投射到实景模型上,为人们带来既真又幻的视觉感受。”

观看完导览剧后,有居民表示对宣南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就像是亲身体会过那些历史事件:“咚——”

北京拥有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7处世界遗产和13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珍贵的地标散布在各个角落,如同璀璨闪耀的小珠子,将千年的历史脉络连接起来。

作为活化利用重要载体,博物馆承担着让文物活跃起来的使命。近年来,由于持续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首都核心区域利用腾退后的建筑改造成特色博物馆;朝阳区则转用工业园区空间建立主题博物馆;经济开发区鼓励企业开设科普场所构建科技之城;国企创建企业 博 物 馆,以及乡村中的乡情村史馆等形式多样的类似机构成为各地区文化亮点。

截至2022年底,在本市共有215家备案 museums,并且有561家具备部分功能但未达到备案标准的一般类别场所,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人口密集城市 museum 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