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家的游戏场

  • 艺术资讯
  • 2025年01月25日
  • 展览: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时间的游戏场 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点:外滩美术馆 《睡眠时间》是一系列微型油画,每幅作品仅有11X15厘米大小,共计111幅,完美契合了外滩美术馆五层空间。这一系列作品在弗朗西斯·埃利斯的中国首次大型个展《消耗》中虽然不为人知,却对艺术家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可爱的小画,以砖红色底调和青绿色的情节背景

绘画艺术家的游戏场

展览: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时间的游戏场

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点:外滩美术馆

《睡眠时间》是一系列微型油画,每幅作品仅有11X15厘米大小,共计111幅,完美契合了外滩美术馆五层空间。这一系列作品在弗朗西斯·埃利斯的中国首次大型个展《消耗》中虽然不为人知,却对艺术家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可爱的小画,以砖红色底调和青绿色的情节背景,为大人与孩童的游戏提供超现实主义般的场景,偶尔还包含手绘铅笔痕迹和拼贴图像。他自1996年开始创作,每完成一次,就在上面覆盖或添加新的内容,每一次都是时间的一段增添。它们如同梦游者的记录,它们既像小小连环画,我们却无法读出一个完整故事。它似乎没有深意,但又好像是艺术家本人表演行为的记录,比如我们看到孩子们泼洒颜料(《泄露》)、拖着绳子(《收藏家》)、围绕椅子玩耍(《儿童游戏》)……有些显而易见,有些让人产生联想,这批绘画因此成为了一系列作品图解档案。

《环行绘画系列》

弗朗西斯·埃利斯

1997年

木面油画 6幅

《内蒙古系列》

弗朗西斯·埃利س

2017年

布面木框油画 3幅

有人认为埃利斯的绘画并非单纯之物,它们经常伴随行为项目产生,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图稿、手绘相似,不是最核心呈现方式(常常是行为和录像)。然而,艺术家自己也透露“绘画揭示了项目背后的寓意,以及它萌发之际的潜力”。比如早期两个项目《桥梁》和《不要在到达河流之前过桥》,前者希望古巴与美国渔民用船只建起一座桥梁,而后者则希望通过少年儿童游戏“连接”直布罗陀海峡。尽管这两个项目都失败了,但是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大量的手稿及插图,并在项目结束时与视频一起展出。这些画像提供了解释作者构思以及可能达到的隐藏含义。

这些工作往往带有社会参与性质,大部分情况下还需要他人的帮助来实施,而他则变成“催化剂、中间人和协助者”。他的作品就像是语言不通的人群沟通想法最有效的手段,是观念表达的一个起点。在实现龙卷风计划期间,他做出了大量笔记,也包括草图及油彩。而对于疯狂行动及其背后的理性驱动力,这些描写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背景等等。

那些浮光掠影般的游记也是一种描写,他们带来的不是即刻的情感共鸣,而是一个无形且充满可能性的事物——一种存在于未知领域里不可触摸的情感体验。这便是为什么当你站在那片被称作展示区的地方,你会感觉到某种力量正在悄然发生,一种不能用言语描述的情感波动,一种被称作视觉冲击力的强烈震撼。

人们试图跨越边界,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还是现在,都有一股力量促使他们寻求更多地了解彼此,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角色逐渐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变得更加复杂,更接近于一个引导者、一个启迪者。他利用他的作品来探索这一切,让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己的旅程的一部分。

当然,在所有这一切之中,最关键的是,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那份即使世界再怎么变化也不曾改变的情感追求。那份永恒不朽的声音,就是每个人的故事,也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