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优雅德国当代艺术形式的创造在市场上的物品展现
德国当代艺术的深邃之美:形式创造与市场呈现
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一次展览中,我有幸一窥21世纪德国当代艺术的新面貌。展览名为“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它以几位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巧妙的逻辑构思、简炼概括的形象以及清晰优雅富于表现力的形式语言,传达对自然生态危机、快餐文化、沉迷手机和电脑网络等全球性问题深刻思考。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艾稞曼(Franz Ackermann)的作品《狂野森林》(Wild Forest),这幅油画以南美亚马逊热带森林被城市扩张破坏为主题,用象征方法将城市楼房形象安插在树干间,意味着森林被人为侵占。同时,“禁止停留”的交通标志既象征城市,也反讽地表达了地球上最珍贵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这一不合理现象。
接着,是卡佳·施特龙茨(Katja Strunz)运用的“比喻”方法。她使用纸浆技术创作《存储于时间与空间中》(Stored in Time and Space),反映了网络时代大量信息高速传播的情况。折叠状的地形比喻数字化信息压缩打包,同时她的复杂制作过程也暗示了艺术品长期酝酿过程。
托马斯·塞比茨(Thomas Scheibitz)则采用超现实组合方式,他的《儒勒·凡尔纳肖像》(Portrait of Jules Verne)以红色血滴代替雪茄烟雾,这种超现实组合体现了科幻小说情节荒诞特性。而艾稞曼在《倾盆大雨》中夸张表现飓风袭击美国底特律,以宽大的竖彩色条纹促使观众反思全球极端恶劣天气增多的人为根源。
简炼概括的形象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托马斯·塞比茨的《寓言风景934》里,用笔直线和纯色的方格构成现代建筑,而一枝枯树干穿插其中,超现实组合暗示都市对树木摧毁。此外,以极简轮廓线表现虚拟枯树及苹果和叶子,有力凸显消失树木虚无感。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丰富形式语言,如艾稞曼平面构成式构图,在横向画面上并置无叶树干,再加上姹紫嫣红几何色块,是原始森林之宽阔;而本杰明·阿普尔(Benjamin Appel)的作品用白墙作为环境,将层层叠叠绚丽彩色方块充满冷暖对比,从纯净洁白背景下,就像打开互联网网站窗口提示虚拟世界精彩,而沉重水泥板可能垮塌提示网瘾者关注改造广阔世界潜力。
总结来说,德国当代艺术家们借鉴古典大师技法,但又融入后现代观念,并整合不同流派优长,他们通过巧妙构思、简炼形象和雅致形式,对当前全球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深邃优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