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传播网站上反复探讨仇英乞巧图中的七夕习俗
在艺术传播网站上,反复探讨明代苏州绘画大师仇英的《乞巧图》卷,此画为纸本水墨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宫中七夕时的各种祈祝、乞巧活动。唐人林杰有《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手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画卷场面华丽,人物众多,细节繁复。画中表现的七夕之夜,月光融融,清辉尽洒;初秋的凉风袭来,是那么怡人。园中树木苍翠,一些怪石嶙峋,有烛火通明之景象。此连续式画卷全面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
首部是宫女们上灯、烧水、执壶、捧盘等忙碌准备茶点花果的情形;屏前嫔妃聚谈,或书写或窃语,或遐思。在簇拥下缓行至乞巧现场,有抬供桌,有端供品与莲蓬、瓜果器皿。这部分展现了女子之间相互学习技艺的心态。
尾部是嫔妃们举行乞巧活动现场,其中两群人物神态各异,其神情专注于沉浸在秋凉夜静气氛中所展现的人物清雅,以发丝刻度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畫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从内容看表现了两项习俗:一是穿针比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借助月光竞技者称“得巧”。另一项是祭拜活动,在供桌上摆满祭品香炉玉雕大象前有三嫔妃焚香礼拜虔诚祷告。
此外,还有一尊婴孩形泥偶作为求生男孩而祭拜。而民间则由一个威望高者牵头邀姐妹默念心事许愿后围坐吃花生瓜子交流针线活。仇英实父款并钤印,并收集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文物典籍显示其对历史题材深入了解和精湛技艺,对仕女重视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元人技法笔力刚健善用粗细不同笔法表现对象,为明代仕女界勋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