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 艺术教育
编者按
NO.1
本栏目将介绍下学期即将开设的核心通识课程,包括课程介绍和讲师访谈,让您对通识课程有更详细的了解。
武大通识教育3.0课程申请与审核,首批21门核心通识课程通过,分属四大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第四模块“艺术体验与审美”的核心课程“音乐鉴赏”。
本课程将深入浅出地对中外经典音乐艺术家和作品进行分类和评价。 通过组织观摩音乐会,重点剖析中外声乐、器乐代表作品,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兴趣,启发大学生的音乐艺术思维,提高大学生对形式美和形式美的审美判断力。中外音乐经典的文化内涵。
师资团队介绍
课程经理
蒋伯安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交响乐团艺术指导,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大学生音乐教育协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协会“音乐爱好者联盟”主席。 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电影音乐和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 被武汉大学授予“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武汉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出版有《音乐鉴赏》、《大学音乐》等学术著作。
队员
利器
武汉大学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湖北省音乐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委,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九三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声乐与表演艺术的教学与研究。 在学校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大学音乐》、《舞蹈艺术鉴赏》主编。
队员
高志勇
武汉大学印刷包装系副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08年受教育部聘请; 武汉美术家协会会员。
课程介绍
《音乐鉴赏》是我国普通高校普遍认可并积极开设的一门艺术通识教育课程。 目标,服务于美育和美育的原则。
《音乐鉴赏》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它不仅可以巩固大学生已有的音乐文化知识,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艺术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 音乐名作的鉴赏与分析,理解艺术的内容美和音乐的形式美,建立对音乐史上名作从感性到理性的整体认识。 同时,本课程结合中西音乐文化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着重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以期完善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 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音乐知识体系。
本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 秉承通识教育和艺术美育的宗旨,借助音乐欣赏与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各种流派音乐作品的审美世界,着力提高音乐作品审美水平。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风格方面的鉴赏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分析和鉴赏,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从而促进音乐品味的培养,音乐知识的掌握,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艺术审美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音乐世界与音乐表达方式
主题教学内容围绕音乐的本质特征和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展开,还涉及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音色、音域、速度、力度等教学问题。
第 1 讲课程概述:
基于音乐欣赏的音乐语言与风格理解思想
简单的介绍:
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 音乐语言是音乐表达手段的总和; 音乐风格和音乐性格; 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小班讨论话题:
① 大音和稀音的辨别分析。
②音乐的形象是否决定了音乐的流行度?
第 2 讲 音乐世界
简单的介绍:
详细描述音乐与文学、建筑、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包括:曲与词的关系; 音乐使文学更美。 音乐与建筑的关系包括: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与绘画的关系包括:中西绘画在音乐性表现上的差异; 绘画音乐性的理论与实践; 中西音乐绘画题材比较; 民间娱乐和宗教音乐在绘画中的表现。
小班讨论话题:
一首歌的艺术价值与其歌词的数量成反比
第3讲 音乐表达的手段
简单的介绍:
1.旋律与节奏
旋律的进行和跳跃,旋律线,旋律的开始; 节拍的音乐性、节奏类型和典型节奏的音乐性。
2.调式与调性
(西方)大调、(西方)小调、(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和调性问题。
3. 和声与复调
和声的浓淡、协和不和谐、和声的音型; 而复调既是和声的横向思维,又是复调音乐的创作方法。
4. 音域和力度
人声音色分类,人声演唱分类; 乐器的分类和音域的属性; 音乐方面的动态和速度,以及通过动态和速度传递音乐感。
小班讨论话题:
①大师的音乐好听吗?
②七音阶更高级?
③音乐欣赏中“和声”和“复调”的审美目标是什么?
④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第二部分:
音乐种类
主要讲了声乐和器乐的两大划分以及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区别。
第一讲声乐与器乐的区别
简单的介绍:
通过分析音乐与演唱的关系、文学美与音乐美的纠缠、演唱与器乐的分离,阐释声乐的综合艺术属性; 通过讨论器乐对音乐的独立和发展的影响,阐释了器乐的纯粹意义。
小班讨论话题: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高级形式吗?
第二讲世俗音乐与传统音乐
简单的介绍:
世俗音乐的流行、大众化和艺术局限性; 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价值指标、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属性、社会先进性、艺术价值的光辉等问题。
小班讨论话题:
所有的艺术,只要与商业有关,都难免或多或少带有媚俗色彩?
第三部分:
音乐风格
主要知识点包括基调音乐、和弦音乐、标题音乐、无标题音乐,以及构成欧洲音乐经典的核心教学内容——四大音乐流派。 最后,还会涉及到音乐的现代性。
第一讲 中国音乐与神韵
简单的介绍:
中国音乐的神、形、音、美等美学特征; 打击乐器节奏的建立; 管乐器旋律的发展; 弹拨乐器的色彩装饰;
第二讲 梳理欧洲古典音乐的传统风格
简单的介绍:
和弦音乐和滋补音乐风格; 无题音乐和有题音乐风格。
小班讨论话题:
古典音乐贯穿人的道德成长,因此不朽。
课程成绩
期末考试 40%
小班讨论 40%
艺术实践 20%
教科书和参考书
(部分)
教科书:
张杰夫,李哥。 音乐形式与美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参考书:
1.蒋伯安。 音乐鉴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许红帅。 21世纪的音乐教学[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林奕聪。 音乐圣经[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美国)克雷格赖特。 听音乐[M]. 香港:三联书店,2012。
5.(德国)Hanslick。 论音乐之美[M]. 北京:人民医院出版社,2013.
6、萧复兴。 音乐鉴赏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曾林。 音乐舞蹈鉴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8.乔建中。 中国音乐[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9、赵建斌。 中西音乐史与作品鉴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0.蔡忠德。 中国音乐美学史札记[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