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融入中国园林景观艺术品银行收购2021年作品寻求在中国落地人文体验
艺术爱好者不满足于国外的法国文化,越来越多地将其带回中国,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收藏形式。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巴黎大区旅游局指出,虽然亚洲游客在欧洲各国首都的商店和精品店中购买时装和包包,但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其他文化景点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
香港《》网站9月6日报道了安吉拉·陈正在罗丹雕像“思想者”旁指导丈夫摆姿势的问题。这座巨大的青铜雕像是罗丹最著名作品之一。在巴黎左岸的罗丹美术馆花园里,每天都有游客坐到这座雕像旁模仿1903年的作品。
该美术馆位于一座建于18世纪初洛可可风格豪宅内,从1908年开始是罗丹生活工作的地方,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起迎接中国千禧一代游客。中国人是前往巴黎旅游的第三大群体,只次于美国人和英国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游客数将达到200万。
然而,不仅在国外拥抱法国文化,这些艺术爱好者似乎也愿意把这一切带回家乡,以快闪博物馆或永久收藏形式。今年6月,罗丹美术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访华,为修建一个献给这位雕塑家的姐妹美术馆寻找可能的地点。深圳、杭州以及北京西南100公里处雄安新区都在考虑之列,最终决定会由罗丹美术馆与法国文化部商讨后作出。
在访华期间,舍维约与博物 馆館长、雕塑家及学者会面,并商讨把罗丹100多件作品租借给未来的中国罗丹美术馆计划,其中包括“思想家”、“地狱之门”(1880-1917) 和青铜时代(1877)等著名作品。她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自己的艺术品收藏,并且认为这是东西方之间深度文化合作的一种方式。
前巴黎大区旅游局局长弗朗索瓦·纳瓦罗认为,与仍然喜欢团队旅行老年旅客不同的是,一批20岁至35岁独立自由行的青年专注于一个地方,因此随着自助旅游意识觉醒,法国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他还提到了两国关系日益开放对促进更深层次了解有所帮助。他说:“我们对法国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你怎么形容法国?’跳出来第一个词可能是‘浪漫’。”